细心的人可能发现,官方对减税降费额度的口径有所微变。
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是表示,今年减税降费将力争达到1万亿元。
3个月之后的6月7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加推了一批新的降费举措,全年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
1万亿元减税降费从“力争”到“超过”之变并不简单。此前一位部委退休高官告诉笔者,政府在表述“力争”完成某项任务时,往往意味着很难完成,甚至当期完不成。比如2015年上半年提到力争完成营业税改增值税,最后推迟到2016年。
但仅仅不到3个月,国务院从力争达到1万亿元减税目标,改为超过1万亿元,体现了中央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决心和能力。
深追这一减税目标微变,一方面可能是美国等大国减税计划带来国际税改竞争压力陡增,倒逼我国加大减税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我国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需要进一步减税来放水养鱼。
全国两会结束后的一个多月后,美国公布了1986年以来力度最大的减税计划,包括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5%降至15%,个人所得税级数由七级降至3级,税率也适度下调。
资本流向低税率国家,美国大幅减税计划有利于全球资本流向美国,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带来严峻挑战,已经掀起一场全球减税浪潮。
英国已经批准了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政策,将在2020年前降至17%,并承诺英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保持在二十国集团国家中最低水平。印度也正在推行自独立以来最大规模税制改革,统一税制提振经济发展。
美国等大国纷纷减税或优化税制,国际税收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也倍感压力,在其他国家还在酝酿减税时中国前期已经推出大规模减税计划和进行税制改革,中国希望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4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一批减税举措,李克强告诫有关部门,“许多国家都在酝酿出台减税措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我们要有‘抢跑’意识,用实际举措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他指出,当前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国家都竞相发出“减税”信号。“所以我们要有‘抢跑’意识!企业埋头苦干、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政府要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6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新的降费措施,李克强在这次会上再次强调,“现在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不少国家都在酝酿出台减税措施,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给企业一个良好稳定的预期,持续保持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要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各有关部门积极主动作为!”他说,“要让中国持久成为投资发展的热土!”
正是在这次会上,国务院改变了此前力争减税降费1万亿目标,而是给出了减税降费具体预估数字——10010亿元。
中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根源不在国际竞相减税倒逼,而是经济增速放缓下,企业经营效益大不如前,企业税费负担感受沉重,尤其是费用。
去年营改增消除重复征税,全年减税达到5700亿元。但企业仍然感到负担不轻,尤其是收费繁多,且不规范。
与去年降成本亮点在减税不同,今年亮点是降费。
这一轮降费不仅涉及政府收费项目,比如取消停征了41项中央行政事业性收费,还涉及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收费,和重点领域和环节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费力度广度前所未有。
国务院称,在今年超1万亿元的减负中,降费占60%以上。下一步减税降费难点在于,如何真正把这1万亿元降成本落到实处。
本文“中国万亿减税从力争到超过背后是什么”由财经365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财经365公众号(caijing365wz),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上一篇:宁夏多项优惠政策推进产业扶贫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超过15个城市了启动第五轮楼市调控,许多投资者仍然在看多 房地产市场 ,其主要理由是新房库存量大幅下降,“库存降、房价涨”。 然而,事实真相不是这么简
企业间靠“烧钱”赢得一线生机的例子在创业项目中的竞争越来越常见了。但“烧钱”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不全是益处。烧钱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效率的问题,还有人员急剧增加,
共享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中国的投资人、 创业 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股力量。指哪儿打哪儿,要谁好谁就好,要谁亡谁就亡。 过去两年最火的共享经济,就拜他们所赐,把一些企
商业地产的沉浮瞬息万变,没有一种商业形态和模式可以始终主导市场。随着消费群体的迭代与消费观念的升级,实体 零售 市场经历了调整与变革,曾经在市场中掌握绝对话语权的百
近期,“人才争夺战”不断升温。去年以来,全国多个地区纷纷推出了力度不小的人才引进政策。而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广东省,包括深圳、东莞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密集发布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