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场中爆出京东金融即将成功融资的消息。根据《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披露,目前京东金融计划融资130亿,领投方包括了中金、中粮等超大型LP,额度约占100亿。券商中国还透露,该笔融资计划于本月底签署法律文件,4月完成打款。
而且,根据最新融资额推算,京东金融估值将达到1650-1900亿元。这是京东金融2017年二季度末正式重组交割独立运作以来,第一次启动融资。
不过,小编看完所谓估值1900亿元的产生过程,也是被京东金融的“野鸡模型”震撼了。开篇先讲下结论:在2017年并没有未盈利、自身“造血”现金流为负的情况下,京东金融采用P/S估值法可以最大化自身的估值。有资深互联网行业二级市场分析师看到京东金融的估值后表示:一级市场真是“人傻钱多” ,“放到二级市场,估值肯定要下来不少。”
此文会从估值模型本身以及京东金融混乱的战略两方面来证明上述结论。
一、缺乏说服力的估值模型
首先,我们来一起看下券商中国披露的估值方案。
(图一,来源券商中国)
券商中国说,自己拿到了京东金融的融资材料,并公开了上图所示的估值模型。按照图一,京东金融采用的P/S估值法(Price-to-sales ratio或P/S ratio,简称P/S或PSR),即市销率估值法,京东金融最后估值超过了1900亿(为了让大家看到还专门加了个红框)。但稍微了解财务模型的小伙伴都知道,这种估值方法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只看收入来估值,于是导致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无法反映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即使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只要收入不变,估值依然不变。
什么意思呢,举个稍微极端的例子:一家公司一年销售收入100亿,但是成本却有200亿,如果按照所在行业的均值,例如3倍P/S来估,这家公司估值能达到300亿的规模。然而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这家公司马上资不抵债就要破产了。
所以说,一般在看公司估值的时候仅仅依靠P/S值是极其粗糙的,更应该看盈利情况来综合评估公司价值。那么京东金融的盈利情况到底如何?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京东金融从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至今已建立起十大业务板块——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等,在公司金融和个人金融进行双重布局,发展金融科技。
经过漫长的业务发展和几次融资,京东金融于2017年6月30日,完成重组交割,财务数据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从京东独立出来。
2018年1月,刘强东通过内部邮件高调宣布了京东金融实现了单季盈利。京东金融也通过媒体释放出消息表示,说自己的消费金融业务已经实现了2017年整体盈利。但这并不能改变在2013年到2017年漫长的5年时间里,京东金融是连年亏损的基本事实。有数据显示,2014-2016年,京东金融分别取得净利润-3.24万元、-143.27万元和-5.68亿元。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京东金融的收入构成。还是来自券商中国的数据:2017年末,京东金融的营业收入为103.3亿元,较2016年的44.65亿元同比增长131.35%。而其中,消费金融板块贡献营收为最大头,52.8亿元的营收占比51%。剩下依次为支付业务营收16亿元,占比15.49%;供应链金融营收15亿,占比14.52%;财富管理12.3亿元,占比11.9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京东金融主要的利润来源还是消费金融板块,也就是非常传统的利用京东自带电商场景做消费信贷,但是京东金融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金融科技”的金融业务战略思路,不断去“金融化”、强“科技化”。
所以,从其战略布局来看,京东金融管理层丝毫没有要将这块最赚钱的优势业务继续做大做强之意,而是更多的提及“无界”、“平台”、“基础设施”等大而空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将在第二部分重点分析)。在混乱的战略布局之下,京东金融未来的盈利能力要被打上大大的问号。
另外,大家从图一里可以看到,该估值模型参照了腾讯、阿里巴巴、Facebook等大型互联网公司P/S值,但是仅从用户数比较,腾讯用户9.63亿,阿里巴巴5.15亿活跃用户,Facebook11亿活跃用户,那让我们再来看下京东金融。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京东金融累计服务超过1.5亿个人用户和50万家企业用户。由此可知,与这些“科技独角兽“相比,从数据上看存在较大差异,京东金融用它们的P/S值来给自己估值,显然有失公允。
写到这里,小编突然想到一段往事——在2016年,乐视网曾按照腾讯的P/S给自己估值,价值2500亿元,彼时的乐视网还是创业板耀眼新星,不过如今已经陨落在债务的泥潭中了。
二、混乱的战略布局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一下京东金融混乱的战略布局。
最近这几个月来,京东一直在强推“无界零售”的概念,紧跟着老板的步伐,京东金融也开始喊出“无界金融”的口号。
“无界”这个概念从字面上来看是“没有边界”,这仿佛意味着没有上限更没有下限——拥有无限的潜力。
似乎是为了向老板表明自己的KPI完成情况不错,京东金融在没有边界这个概念上跑得飞快,新的业务板块不断开启。
公开资料显示,刚成立四年的京东金融已建立了十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金融科技、农村金融等,涵盖融资、资产管理、支付、多元化金融和数据运用服务五大主流互联网金融领域。业务板块比巅峰时期的乐视还要多,毕竟乐视最巅峰时也只有七大子生态。
但紧跟集团口号跑得快不代表战略思路一致,在京东金融未来的发展模式上,刘强东与陈生强,甚至是刘强东本人的多次表态,都在不断的产生矛盾。
刘强东在2017年集团年会上曾表示,未来京东有计划进入证券、征信、银行、保险领域,并通过自主申请或投资入股的形式获取相应的牌照。
在2018年的达沃斯论坛,刘强东又说,京东金融不谋求自己做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业务,但未来如果有需要还是会申请金融牌照。
对牌照的获取,就意味浓浓的金融属性。
在前不久,陈生强却表态说,未来我们不会成为一家金融公司,中国并不缺一家新的金融机构,我们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技术上面。
刘强东也相当配合的改了口,他说京东金融的定位不是颠覆者,不想干掉任何人,而是各位的盟友和合作伙伴。
作为京东金融的最直接负责人,陈生强的构想是将京东金融打造成一个平台,让金融机构入驻,京东金融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帮金融机构实现互联网改造。
就在前几天,京东金融升级了京东稻田这个产品,京东稻田是啥?是京东金融对旗下的企业级数据服务平台,依托亿级海量数据,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建模能力,整合AI服务、营销服务、数据服务、舆情服务、行研服务五大模块,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体验。
也就是说,“无论企业用户有着怎样的数据服务需求,都可以在京东稻田平台上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和适合自己的产品。”
看着很高科技很炫酷对不对?连帮合作伙伴管理舆情这事儿都干了,小编真的就要信了,京东金融就是要做平台,无界连接一切,也深深体会到了陈生强的决心,以及京东金融将自己打造成基础设施的迫切心情。
然而,券商中国却说,京东金融本次融资目的之一就是要购买金融牌照?虽然京东金融目前并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金融牌照,银行、保险、资管类一个都没有,但是人家跟好几百家金融机构都签署了合作协议,说好的要共同发展呢?
仔细分析一下京东金融的处境,我们或许可以在他们矛盾的战略规划中读出八个字:迫于现实,并不甘心。
在京东金融刚刚拆分独立时,就有媒体分析过,京东希望金融业务能够作为独立的主体,获得相关的金融资质。结合刘强东之前的表态,我们不难看出京东金融的野心:他们不想只给别人做嫁衣裳。
但我国有严格的金融准入制度,要拿到相关的牌照太难了。对于京东金融来说,最大难点应该是盈利:要拿到银行牌照,需要申请主体企业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而消费金融牌照,需要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而京东,刚刚单季度盈利,距离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还有近两年的时间。
两年,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太久了,等到两年之后,主要的竞争对手可能都已经上市,再想插手,那就太难了。因此,京东金融只能徐徐图之,通过平台模式先盈利,在服务平台入驻机构的同时,不断完善金融所需的风控等基础设施,待到时机成熟,再将京东本身自营+平台的模式复制一遍,简直美滋滋。
然而一切并没有那么容易,刘强东几次表述所体现出来的战略摇摆说明集团本身或许并没有很好的耐心。在牌照无法到位深耕不能的情况下,横向拓展成为京东金融的唯一选择。
口中喊的无界不代表真的无界,典型的案例就是乐视。为了快速发展,造出十大业务板块却无明星产品,随着舆情系统以及“城市计算事业部“等无关金融的项目上线,都说明京东金融很有可能已经在偏离既定的发展路线,向盲目扩张、蒙眼狂奔的路子上走去。
本文“融资过百亿?京东金融怕是虚胖!”由财经365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财经365公众号(caijing365wz),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