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12月8日讯:房价收入比上涨减弱了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也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带来了新挑战。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房价高企背景下,从增强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角度,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保障和补贴性收入。本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工资外的其他收入有利于降低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因此,提高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工资外收入,有利于增强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比如,对大学生在部分城市就业实行人才补贴、对农业转移人口高技能人才的财政补贴;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退休后收入或者社保收入;将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等。
第二,强化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理论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能够有效增强个人效用,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比如,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通过强化城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降低房价收入比上涨对其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
第三,严格调控房价,降低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是影响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经济中高速增长成为新常态,各城市,尤其是省内流动人口为主的中、小城市,在吸引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加强对房价调控,比如进行政府限价、限购等措施,通过降低房价收入比更能有效地增强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
第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证研究表明,农业户口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更容易受到房价收入比上涨的冲击。原因可能是农业户口对所在城市缺乏归属感、落户条件受到一定限制、资产性收入少等。因此,放宽落户条件、实现居住证制度覆盖城镇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等措施,有利于降低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在驱动力。
《2021年房价是增是降?用数据来说》总结
房价对流动人口迁移选择的影响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归纳理论机理、数理分析和实证检验,证明单纯的房价变化无法准确解释流动人口的迁移意愿和选择,以房价和收入构建房价收入比变量,能够更合理地解释流动人口的迁移意愿和迁移选择。以房价收入比作为变量,通过数理分析探讨房价和收入对流动人口迁移意愿的影响效应,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以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31403个个人样本,来实证检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也给有关房价影响流动人口迁移决策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证据。本文从理论和数理分析上证明了房价上涨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实证检验发现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城市公共服务等级差异、户籍差异、代际差异和流动距离差距。
更多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