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神话”能持续多久?
旗下没有一家工厂,仅靠“卖吊牌”,就撑起逾500亿市值的南极人,很难不让人产生怀疑。南极电商借壳上市后股价一路上行,图片来自雪球。
“当别人在卖产品的时候,我们卖品牌,当别人卖品牌的时候,我们卖服务。”张玉祥把南极人的高速增长归因于适时转型。
创立于1998年的南极人,最初只是一个保暖内衣品牌,自2008年砍掉自营环节做起品牌授权之后,张玉祥就逐步把“南极人”打造成全品类品牌,从内衣延伸到童装、男装、女装、家纺等领域。2015年,南极人更名为南极电商,凭借自创的“电商生态综合服务”概念,借壳新民股份上市。
之后,南极电商先后收购卡帝乐鳄鱼、帕兰朵等品牌。这些品牌跟南极人十分类似,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老牌子。凭借这个仿“南极人”的品牌矩阵,南极电商一路在线上市场攻城略地,挤占着白牌产品的市场。
早期,“低价+知名品牌”的策略在抢占市场上确实很奏效。但回过头看,“低价”打法带来的效果并不长久,反而让这些原本知名的品牌渐渐沦为了低端品牌。
南极电商喊出的另一个口号是要做供应链平台。张玉祥曾这样形容,阿里做电商的基础设施,南极电商就做配套设施;阿里造血管,他们就造毛细血管。南极电商声称,要把供应链、经销商、服务商和品牌商集中到一个体系,帮助品牌商和供应商对接。可是从经销商参差不齐、产品频频出问题的情况来看,南极电商这张牌打得并不好。
但即便如此,南极电商的业绩照样能高歌猛进。
2015年,更名为“南极电商”的南极人借壳新民科技登陆中小板。根据借壳前后的公开数据,从1998年至2015年,品牌综合服务费的收入和毛利额分别增加了6.51倍和8.08倍,创造了A股市场的高增长神话。到了2017年,南极人以96.46%的毛利率成为A股电商的毛利之王。接下来的两年,南极电商继续高速增长,截至2019年,南极电商净利润高达12.06亿元,同比增长36.06%。
▲南极电商业绩及授权业务占比情况。
然而,过于亮眼的业绩,也给南极电商惹来了质疑。
据第一财经报道,南极电商三家核心床上用品大店——南极人悠选、南极人杜尚、南极人微昊专卖店,2019年GMV的增幅分别为107%、470%、863%,而同期主打床上用品的罗莱家纺/LUOLAI品牌线上GMV增长率只有3.87%。另外,南极电商两大核心男装店——南极人恩盛和南极人欧驰专卖店,2019年GMV增幅分别为170%、656%,而同期主打男装的海澜之家/HLA线上GMV的增长率只有5.89%。
远超业界的业绩背后,授权品牌店莫名被注销,或是背后经营者突然改名,也成了南极电商的一大“怪象”。
在第一财经的报道里,曾提及南极电商的三个重要客户,如作为阿里平台“南极人官方旗舰店”经营者的上海伟宸在2019年1月突然注销;2017年品牌综合授权业务第二大客户——浙江晚秋服饰有限公司,在2018年9月注销;还有2016年品牌综合授权业务第一大客户——浙江吉象纺织有限公司,在2018年12月注销。有审计人士认为,南极人店铺频繁变更经营者、经营者频繁更名,客户、子公司频繁注销,资金通过个人账户走账,南极电商恐有财务舞弊的嫌疑。
对此,张健向研究员分析称,“目前还很难判断南极电商是否有财务造假。但它不断的更名与注销的不规范行为,已经导致南极电商的品牌受到严重损害。”他表示,由于南极电商的入门门槛很低,一旦有比较严重侵害消费者行为,很可能会成为被推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只要商家肯付授权费,万物皆可‘南极人’。”多年无节制的授权生意后,南极人已经透支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临了只给人留下了这么个印象。面对质疑,南极人一边收紧品牌授权,一边讲起了“中国版Costco”的故事。
今年1月2日,南极电商在回复深交所的公告中称,南极电商计划打造的零售店参考了Costco等零售商的经验,计划用线下零售店提升线上品牌的口碑。很显然,南极电商是希望在线下重造一个“南极人”。
对此,纺织服饰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认为,南极电商的线上产品由于广泛授权已经做成了低档货,使得其主要品牌“南极人”成了低价、低品质的代名词,所以需高质量的线下零售店来提高档次。
但对于本身没有零售基因的南极电商而言,进军线下的算盘能打得响吗?
在张健看来,南极电商想借线下翻身的可能性很低。“无论传统零售门店运营,还是电商店铺运营,南极电商都没有经验。而打造新零售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如果只学到Costco的表面依旧很难挽救它逐渐衰败的口碑。”
吹起的泡沫,终究逃不过被挤掉的命运。在电商平台业绩普遍上涨的一季度,南极电商的营收意外下滑18.51%。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数据发布之后,南极电商审计部负责人邬嘉峰便请辞。
这会是风雨将至的前兆吗? (因受访者要求,朱玉、方健为化名。)
更多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