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财政部招标发行的两期国债中标利率明显高于市场预期。
据专业市场人士分析,此次财政部续招标发行的3年、7年期固息国债,加权中标收益率分别为3.6739%和3.7250%,均高于此前市场预测均值3.64%和3.67%;对应投标倍数1.62倍和1.66倍。
两期国债中标利率也均高于二级市场水平,16日,银行间市场上待偿期为3年、7年的国债收益率分别为3.6057%、3.6496%。
上述情况最终导致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多重倒挂,即所谓“M”型收益曲线出现。不仅7Y收益率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10个BP,3Y中标利率也高于5Y二级市场利率。
上海某大型券商的一位债券交易员5月18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常规情况下,因为发行人需要给投资者更多的“货币时间价值”补偿,长久期的债券收益率会高于短久期的债券收益率,所以国债收益率曲线应该是一个平滑向上的反向抛物线。
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5月18日表示,如果说7Y-10Y作为利率曲线价值洼地的典型代表,在债市成交清淡时期常出现倒挂而被投资者习以为常的话,短端利差的倒挂则更为罕见。
对于这种罕见的情况,多位市场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强监管背景下,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市场配置力量弱势的影响。
“目前的曲线形态,更多说明中长期配置力量的不足。” 周冠南认为。
周冠南进一步解释称,“配置利率债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基础货币。一方面是市场基础货币总量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央行货币投放形式改变,中小银行更多通过主动负债获取资金,在强监管、资金成本上行的环境中,中小银行的配置能力也在减弱。”
除了配置力量减弱,流动性不足也是“M”型收益率曲线出现的重要原因。
“4月以来,金融监管持续趋严,监管机构通过多种方式推动金融杠杆的去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虽然近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陆续表态稳定市场情绪,央行通过逆回购和MLF投放货币维稳资金面,但金融监管趋严的预期依然持续存在,市场情绪依旧较为紧张。”中诚信研究员首席宏观分析师袁海霞分析称。
“尤其是当前中小行面临较大的负债缺口,在短期流动性上形成‘挤出’压力,流动性依然不足,资金面仍然较为紧张。”袁海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招商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对此解释称,理论上来讲,一条平滑正常的收益率曲线是由长短期限债券的“套利”机制(即期-远期平价)来保证,但是由于整体市场缺乏流动性,导致“套利”机制无法成立,因此会形成收益率曲线不平滑或不正常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