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公募基金产品的总数量屡创新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基金持有人的选择更加丰富。在基金产品类型、名称、投资对象等同质化愈发明显的同时,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产品的重仓股“同质化”日益引起了众多投资人的关注。
记者根据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统计发现,在一季度的各基金持股中,有多达191只个股被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10只以上的基金共同扎堆持有,但如果将范围缩窄至5只基金共同扎堆,则被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复制”投资的个股数量会飙升到惊人的1059只。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基金数量的急速攀升,基金经理数量的短缺及投资经验的不足,导致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的重仓股呈现明显“同质化”现象,这使得基金持有人面临选择的困惑。
“独门股”频遭重挫
在公募基金行业,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扎堆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的现象,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这类被某家基金公司重配的股票,也常被业内称为“独门股”。由于持有基金数量较多,且基金合计持有的流通股比例较高,这些“独门股”的股价表现往往会对持股基金的业绩表现造成重大影响。
根据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统计,除了有多达191只个股被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10只以上的基金共同扎堆持有外,截至一季度末,还有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持有单一上市公司10%以上流通股的“独门股”,多达31只。但自4月份A股市场再度下跌以来,这些“独门股”频遭重挫,至昨日收盘,其中跌幅最深的盛洋科技二季度以来已下跌了42.39%,而跌幅超过10%的“独门股”约为总数量的一半。
上海某基金经理坦言,随着基金产品数量的激增,基金经理的供应显著不足,而且大量投资经验丰富的老基金经理又离开了公募,许多基金公司就大批从内部提拔研究员担任基金经理,这造成了目前公募基金行业投资能力偏弱的现状。他指出,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基金公司中有几个经验较为丰富且强势的基金经理,就很容易出现基金经理扎堆“复制”投资组合的现象。
重“质”方能破局
基金经理的投资出现不少“复制化”的现象,让许多基金持有人表示难以接受。
一位有着十几年投资经验的基民向记者表示,自己在基金投资中经常发现,根据基金的名称和招募说明书中所明示的投资对象来判断基金投资风格,往往会和现实出现较大差距。他说:“许多新基金成立后,投资的重仓股常常与其他基金高度重合,完全看不出该基金的特色所在。有一种很强的被忽悠的感觉。”该基民表示:“现在基金数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应该主动清掉一些,不要给投资者带来误导。”
上海某基金分析师则建议,在市场竞争已经较为充分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应当减少过度发行新基金的行为,避免旗下基金过度同质化,转而重点深耕既有基金的质量,真真切切地给投资者带来收益,这样才能真正地留住投资者。他认为,基金公司迷恋“独门股”的思路也应当改变,这种做法在牛市效果会非常好,但在熊市里,却很容易给持有人带来超预期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