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新规叠加市场疲弱导致价格倒挂,曾经火爆的A股定增市场已经变冷,越来越多的公司手握定增批文却无法实施。与此同时,多年不受待见的配股融资却悄然变热,并呈上升趋势,甚至多家创业板公司都改用配股方式再融资。
据统计,2017年以来,已有17家A股公司披露了配股预案,超过2016年全年的10家数量。而且,配股审核速度也比以往加快,有的公司上报半年多就通过审核并拿到批文。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7家公司中,至少有7家是终止定增后改为配股融资。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定增遭遇市场质疑已久。在当前弱市和监管新规的情况下,把定增方案换成配股,向原有股东配股,既能够完成公司的融资需要,还能帮助投资者降低持股成本,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理性选择。如能继续发展下去,定增与其他再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
配股预案数量远超去年全年
与前几年相比,今年选择配股的公司明显增多,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7家公司披露了配股预案,而2016年申请配股的公司仅为10家。
在这些已推出配股预案的公司中,至少有7家是主动终止定增而改为配股的,终止定增原因要么是审核遇阻,要么是价格倒挂难发。而公司披露的原因则笼统概括为“当前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
健康元终止定增当日就推出配股预案,回看公司定增再融资反馈意见,监管层不仅关注公司“不差钱”状况,而且还指出,健康元近三年在环保及安全生产方面受到多次行政处罚,请申请人列表说明处罚的有关情况。面对如此尖锐反馈意见,健康元延迟回复后,干脆终止定增,改做配股。
而今年首家放弃定增改为配股的上市公司星辉娱乐,主要原因之一是股价倒挂。从2016年8月12日公布定增预案到今年3月1日终止定增,股价从12.98元/股一路跌至10.16元/股。在终止定增16天后,公司宣布配股募资,拟每10股配3股。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袁波表示,由于监管层对定向增发的发行价、融资规模、融资时间间隔等方面的政策收紧,导致定增门槛提高,性价比优势被削弱,加之近期市场较弱,减持新规出台,上市公司再融资纷纷转向配股。向原有股东配股,既能够完成公司的融资需要,还能帮助投资者降低持股成本。
多家创业板公司试水
配股融资一直是主板和中小板公司的“专利”,创业板公司并不多见。引人注意的是,在这一波配股潮中,出现了多家创业板公司的身影。
比如,阳谷华泰,5月6日公告终止定增,改为向原股东配股的方式,拟每10股配售不超过3股。终止定增的原因,既有股价倒挂的因素,也有再融资新规的限制。
2014年登陆创业板的富邦股份至今尚未启动过定增实现再融资,此次再融资直接选择了配股模式。5月19日,公司披露配股预案,拟按每10股配售不超过3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亿元,用于荷兰诺唯凯剩余股权款支付项目、法国PST股权收购项目、“土壤数字地图”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星辉娱乐、恒通科技这两家创业板公司亦相继推出了配股预案。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创业板公司不断探寻再融资的方式,但绝大多数均为定增,香雪制药2015年开启创业板配股先河后,就很难再见到其他公司效仿。今年出现多家创业板公司配股,可见定增市场之冷。
募资总额普遍缩水
定增和配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再融资模式,前者是非公开发行,后者是公开发行,从募资难易而言,后者难度更大。7家公司更换方案后,一些内容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记者注意到,最明显的就是募资总额锐减,有的甚至缩水四成。
健康元最初的定增方案是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3.01亿股,合计募资不超过28.54亿元,用于珠海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海滨制药坪山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改为配股方案后,募资总额减少至不超过20亿元,缩水约8亿元。
星辉娱乐的定增计划是募资15亿元,用于游戏研发项目、偿还公司有息债务和补充营运资金。改为配股后,募资总额缩减至不超过11.2亿元。
阳谷华泰的缩减比例更大。定增方案中,公司拟募资不超过12亿元,用于高性能橡胶助剂生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改为配股后,募集资金总额骤降到不超过7.5亿元。
此外是认购对象的变化。定增发行,大股东不一定参与认购。而配股,大股东必须参与认购。
比如,阳谷华泰,原来的定增是向不超过5名投资者发行股份,控股股东王传华不参加增发。改为配股后,王传华明确承诺以现金形式按持股比例全额认购其可获配售股份。
沪上一位投行人士表示,配股中,由于大股东要掏出真金白银认购,而且购买的比例还不低,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现象。
配股审核快于定增
与定增审核动辄1年相比,今年配股增多的背后,是监管部门对配股的审核节奏加快。
据统计,去年12月以来,双杰电气、特变电工、华意压缩、国海证券、西部证券等12家上市公司配股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审核通过,这样的节奏明显快于往年。比如:双杰电气,去年10月22日公布配股预案,今年1月20日开始反馈意见,5月18日获得审核通过。
几年前有过一次配股经历的特变电工感受更深,公司表示,此次配股发行比上次快了许多,公司去年9月27日公布配股预案,今年4月21日就获得了核准批文,前后也就半年多。
同样快速的还有鸿特精密,去年11月6日公布配股预案,今年4月5日证监会审核通过,5月22日拿到核准批文。
据统计,今年已有西部证券和华意压缩成功配股,累计募集资金54.9亿元。目前,动力源和特变电工正停牌进行配股缴款及网上清算,预计募资总额分别不超过8亿元和36.29亿元。
与此相反,部分定增审核则变得越发漫长。比如绿景控股早在2015年就抛出定增预案,此后多次反馈多次修订,拖延至2017年仍无法上会,最终公司选择终止定增。
配股需要硬功夫
多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配股对上市公司盈利、融资规模、资金用途等要求较多,监管较严,导致此前上市公司并不热衷。
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原股东认购股票的数量需达到拟配售数量的70%,方可视为配股发行成功。如果股东认购股份的数量未达到拟认购股份数量的70%,则认购款需加上同期存款利息一并退回给股东,配股发行宣告失败。
“在此背景下,配股将考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高级研究员袁波说,对于业绩不好或亏损的上市公司,说服中小股东参与的难度会非常大,可能面临认购率不足70%的发行失败风险。而对于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股东参与配股的积极性会更大,发行也容易成功。
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6年,11年间仅有102家上市公司合计完成109次配股募资,合计实际募资3233.02亿元,平均每年仅9家,平均年募资额仅294亿元。其中,2016年,有10家公司完成配股,共募资172.58亿元。从融资完成情况来看,认购比例最高的长春高新为98.45%,最低的中国武夷为94.45%,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能够足额完成预计的配股融资额度。
显然,与庞大的定增规模相比,配股市场显然过于渺小。今年初,证监会明确表态,要严格定增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解决定增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一些投行人士预计,在监管部门解决定增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的基调下,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方式,未来有望乘着改革的东风获得大发展,选用配股等再融资方式的上市企业数量或将呈现加速趋势。
不参与或面临损失
配股门槛较高,发行条件“苛刻”,无论对控股股东还是中小投资者,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据了解,为确保配股成功,一些公司控股股东会多举措保障配股发行,有的甚至会大量兜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与其他中小股东沟通,争取更多的中小股东支持。
由于配股是向所有股东的非强迫性募资,但如果不参与又不离开,就会面临经济损失。公开信息显示,今年5月底完成配股的华意压缩,约有2.53%股东未参与配售,据测算,这部分投资者将亏损1000多万元。
目前,动力源和特变电工正停牌实施配股。在成功完成配股的前提下,这两家公司如果有股东不参与,将遭受不小的损失,据初步测算,亏损比例将分别达到12%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