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资本副总裁黄明麒7月6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今年以来证券市场的退市力度已有所加大,但预计年内不会迎来退市退市高峰,不过退市企业数量或许会有所增加。
为进一步完善退市机制、净化资本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10月份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退市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增加“主动退市”情形,二是确立“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
“《意见》的发布体现了监管层希望全面落实A股市场退市制度的态度。”黄明麒告诉记者,首先,可以促使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化、常态化的退市机制。其次也警示教育了普通投资者。另外,《意见》在教育投资者的同时还增加了市场化的保护措施,即设立“退市整理期”和向新三板转板等机制,让投资者有选择的机会。
要注意的是,在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退市主要分为两种,即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自退市新规发布以来,A股市场共有5家企业实现退市。具体来看,2015年“国恒退”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ST二重申请主动退市;刚刚过去的2016年,A股市场中还有两家上市公司的退市极为引人关注,一家是因重大违法被强退的博元投资,另外一家是因欺诈发行而被退市的欣泰电气。
相关数据显示,尽管当前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但退市比例却很低,年均退市率更加偏低。
在黄明麒看来,造成A股市场退市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A股上市制度决定其上市成本非常高,尽管只是壳资源也具有较高的价值;二是上市公司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关系到地方的经济发展与考核,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也不会希望区内上市公司退市。
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黄明麒表示,只有解决了“进口”的问题,才能为出口建立长效机制。也就是说,只有进一步完善A股上市制度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完善的退市制度,一方面降低企业的上市门槛与潜在成本,可以降低壳资源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让上市企业不再成为各方利益的焦点,减少退市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