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地资金不一定夺取全部港股定价权,但是会继续夺取内地股定价权。
这一年来,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陆续开通,内地资金逐渐成为香港市场的增量资金的主流。虽然存量市场内地资金现在还不是主流,外资和外资大行都是些“洋人”,可能对一些国内知名的龙头有了解,但是对于中国国情、中国在香港(含新加坡、美国 、英国等地)上市的企业了解不如国人,这个很好理解,我们去参与美股 ,也不一定能发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或是大平原地区的上市公司里面的明星股。
外资和外资大行经常对国内上市公司评价,但是人力有限,不能覆盖全部公司,有时候还会出现错误偏差,内地资金天然在内地股上有优势,过去几年里面,内地资金在港股市场频频和外资发生定价权争夺,还经常获胜,凭借的就是对国内市场、国内企业的熟悉。所以,挖掘外资行定价错误的港股是过去一两年最好的港股投资方式,也是往后一段最好的港股投资方式。
2、汽车、房子卖出去一堆,汽车后、房产后市场值得挖掘。
这两年很多投资者发现,先是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然后,三四线房地产价格上涨,主要布局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恒大等等地产商销量大增。汽车更是这样,有数据显示:
中国汽车销量在2009年超过美国,2012年超过欧洲,并于2013年首次销量超过2000万辆,至今仍在销量数据上一枝独秀。在2016年这一数据更是逼近2800万辆,而且同比增幅高达13%。
房子和汽车都是单价高、产业链长、带动广的产品,这个跟我们买包饼干、瓜子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车、房这两大件,即使买入以后,还有相当成本需要支付,房子需要装修、买家电、物业费等等,汽车需要保险 、保养、高速过路费、零配件等等。
这都是要持续花费来维护的,我个人统称“车房后市场”,这两年房子和汽车都卖了这样多,后续市场的企业也应该有相应企业走强,别的不说,光我们那个县城最近三五年,装修公司、建材店、汽车维修店可是冒出来不少,我推论一下,县城都这样,上市公司也会有很多受益的公司。
3、老龄化持续,医疗压力大,医保压力大
老龄化在持续,人一老,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张点病,我们希望是幸福平安,健康长寿,但是总得面对现实不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必然是医疗保健支出压力大,医保压力也大,医药行业改革控费必然是趋势,要不医保支出越来越大,政府也会算帐,所以医保控费与改革必然是一段时间,国内几千家大大小小的药厂,必然要进行一轮淘汰,以前没有研发,仿制就行,今年食药总局可是出了49号文,要求进行药品一致性评价,明显是要淘汰一批没有研发能力的中小药厂。
我觉得老龄化趋势下,没有研发能力的医药企业必然要淘汰一批,哪怕是已经上市的,相反拥有研发能力、渠道优势等等部分上市医药企业可能看现在看不便宜,但是以后看不贵。
医药股这些年享受行业红利,堪称A股朝阳产业,在A股里面行业整体估值不低,虽然我这篇文章写的是下半年的市场,但是我坚定认为:未来几年医药股全行业享受高估值的日子会慢慢过去,没有研发能力的药企要远离,医保控费下这些企业就是牺牲品,强者恒强是没有问题的。
4、活人房子贵,死人房子也不会便宜。
现在房地产价格这几年是飞涨,真的,我们个青岛下面的破县城,好些都1万多了一平米了,有些好的户型或是楼层还得托关系找人才能买到,但是我跟大家说我的一个判断:随着老龄化,活人房子贵,死人房子也不会便宜。
二战结束以后,46-64年,美国有7900万婴儿潮一代,这些人里面46年生的都已经71岁了,即使是64年出生的也53岁了,已经到了中年或是老年了,美国人平均年龄也就是78岁多一点,这都是殡葬业未来的客户。
美国如此,中国也会这样,不过中国很多地方殡葬业还都是国营的,还没有改制,想投资的机会不多。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富达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就抓住了殡葬业里面SCI这个龙头股(美股代码:SCI),中国市场殡葬业也会有机会,问题就是现在中国市场殡葬业的企业少,上市的更少,已经上市福寿园等等企业估值不便宜。
我自己认为我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但是自从有了今年年初那次体检检查出我癌抗原超标10倍的误诊以后,说实话我当时都准备写遗嘱了,切切实实有了新认知,应该说没有切身体会过,还真不一定有这种体会。
真的,一个人总得面对纳税和死亡,我非常喜欢看美剧《权力的游戏》里面有一句话:凡人皆有一死。我不愿意写的很伤感,但是情况就是这样,殡葬业会在未来几十年带来相当机会,我个人判断机会应该大于教育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