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证券行业创新不断。创新创业公司债、绿色公司债等融资工具相继问世,证券行业参与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如火如荼。围绕聚焦实体经济需求、推动供给侧改革,证券行业出现的一系列新气象正引起广泛关注。
事实上,证券行业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正是过去数年来券商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自省、蜕变的一个缩影。券商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灯塔,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和历史定位,探索一条打造“中国式投行”的独特路径。
摆脱看天吃饭 多元化经营格局渐成
一组数据可以反映出过去5年国内证券行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券商行业总体营收增长153.33%,总体净利增长274.87%。在各项主要业务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累计增长108.89%,增速仅略高于证券投资收益。这意味着,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这两项券商传统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过去5年间已经不再是行业主要增长点。
与此同时,资管业务收入和息差收入作为两项反映券商资本中介能力的业务指标,过去5年累计增幅分别达1007.85%及625.845%。在投行业务领域,券商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累计增幅达193.05%,财务顾问业务收入累计增幅达362.29%,均高于总体营收增幅。
另一方面,券商各项业务对于营收的贡献比例趋于均衡,逐渐摆脱了“看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经纪业务营收占比从最高的47.68%下降到32.1%,承销保荐业务收入及财务顾问业务收入合计占比在2016年达到20.85%,资管业务收入占比达到9.04%。如将统计范围收缩到行业排名普遍靠前的上市券商,多元化经营的格局更为明显。
服务实体经济 支持国家战略
业务收入格局变化只是表象,其背后反映出券商在经济新常态中逐步找准了自身定位——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做好资本中介服务。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证券公司要心无旁骛做好主业,秉承发展新理念,始终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当前要着力服务好“三去一降一补”这项突出任务与关键领域改革,促进更多的资源优化配置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的领域。
据介绍,2016年,共有248家企业完成IPO,融资1630多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超过1.34万亿元;审核通过的并购重组261家,增加上市公司资本实力逾9800亿元。同时,交易所债券市场稳健发展,净增加企业债券筹资超过2.7万亿元。这些进入实体经济的“真金白银”离不开券商投行的服务。
除了传统的承销保荐业务,在PPP、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中的融资业务,证券行业也进行了有益尝试。
2016年12月,证监会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启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
3个月后,分别由招商证券资管和中信建投担任管理人的固安工业园区供热及杭州庆春路隧道等资产证券化项目获沪深交易所发放无异议函,成为首批落地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证券化产品。这一精确服务实体经济需求的创新融资渠道得以快速打通,显示出券商对于相关业务既抱有高度热情,也具备充分的专业能力。
日前,光大证券获批成立一家专门从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相关领域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光大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为证券行业首家专注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相关领域的专业公司。
同样,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券商也有不少建树。日前,由中金公司承销,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首期人民币债券,成为首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发行的熊猫债券。
券业人士高度看好券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施展空间。有券商负责人指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建设、项目投资、业务拓展等等,都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体制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的不足。券商可以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的平台作用,搭建资产端和资金端的桥梁,帮助中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快速打开海外市场、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转型升级。
监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措施,引导券商加大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最近修改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中,就增加了关于券商境外子公司业务收入的加分项。其中提出,证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相应比例,且营业收入位于行业中位数以上的,可以在分类评级中得到对应加分。
回首过去5年来的成长和挑战,证券从业机构及广大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证券行业的兴衰荣辱不仅与二级市场高度相关,更与实体经济的阴晴冷暖紧密相连。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这条“中国式投行”发展路径,无疑是符合证券行业长远利益的正确选择。(原标题:证券行业探索“中国式投行”发展路径 一系列新气象引关注)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