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来了,“老乡”却跑了?
发酵了一个端午小长假的减持新规,昨日终于迎来了A股的首个交易日。如大家所料,在利好的催化下,两市大幅高开,沪指一度冲涨逾1%。但是,随后资金分歧加大盘面出现震荡回落,截至收盘,沪指仅小涨0.23%,创业板同样小涨0.23%。
看昨日个股涨跌家数,肯定猜不到A股经历了什么。实际上,不少小伙伴早上冒冒失失冲在最前面,经历了从涨停破板到跌绿:
最受市场关注的当然是次新股板块,作为“减持新规”的最直接利好板块,次新股指数高开3%,盘中一度涨逾4%,30多只次新股强势涨停,怎料盘中风云突变,金石资源、金陵体育等批量炸板,最终次新股指数收跌0.18%。
有网友调侃:
大家欣欣期待的减持新规终于来了,这么大的利好,“老乡们”竟然跑了?
作为5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我们一起来看看5月份A股市场到底经历了什么?
上证50称霸A股
当前的A股市场不能用牛熊区分,因为一部分股票身处牛市:新高不断,不少个股甚至创下了历史新高;一部分却身陷熊市:跌跌不休,在抄底的路上越抄越低…
我们先来看看5月份指数表现:
上证50称霸A股,五月份大涨5.63%;
上证综指马马虎虎,五月份微跌1.19%;
创业板最为惨烈,五月份下跌4.7%。
当前市场风格是严重的二八行情,甚至慢慢演变成一九分化。这种类似“一九分化”的行情,引起了市场诸多争议,对于如何理解当前“中国版漂亮50”行情,安信证券陈果团队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我们不认为“中国版漂亮50”一定是在市场偏弱时走强,市场企稳后就开始下跌,这在过去一年的A股波动中已有很强的证据。考虑到这些股票的估值业绩匹配情况,我们认为这次价值发现已经完成,相当多品种的后续过程属于趋势投资。我们倾向于投资者等待机会,挖掘其他估值与业绩增速匹配的公司的投资价值而非继续介入参与趋势投资。同时我们也认为短期内看不到中国版“漂亮50”出现明显下跌,即使市场总体企稳向好。
上涨个股不足两成
如果只看上述指数涨跌幅,肯定猜不到个股在这一个月经历了什么。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剔除2017年以来上市新股及处于停牌中的个股,5月份共计2839只股票处于正常交易状态,其中5月份实现上涨的个股仅496只,下跌个股多达2343只,上涨个股占比仅17.49%,不足两成。
具体来看:
涨幅超过50%的个股共有4只,分别是北京科锐、津膜科技、中环装备、太空板业,涨幅为68.99%、67.88%、53.23%、50.38%;
跌幅超过40%的个股共有9只,分别是龙溪股份、江阴银行、多喜爱、中房地产、西部资源、洪汇新材、新华锦、第一创业、英力特,跌幅为46.91%、46.60%、44.78%、43.72%、43.46%、42.69%、42.04%、41.64%、40.91%。
两融余额接近年内新低
5月初,沪深股市两融余额维持在9100亿元附近,此后开启两融余额开启了连降模式:
5月5日跌破9100亿元;
5月10日跌破9000亿元;
5月11日跌破8900亿元;
5月23日跌破8800亿元;
5月26日跌破8700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8700-8800亿元是两融余额的阶段性底部。机构人士指出,1月份沪综指先扬后抑,并于1月16日探底,两融余额也连续下降,一度降至8800亿元之下。2月份股指企稳回升,两融余额也随即反弹。
证券保证金流出近900亿
昨日,投保基金公布了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最新数据,5月31日盘后发布的数据显示,继前一周净流出15亿元之后,上周(5月22日至26日)证券保证金继续净转出89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端午节原因,5月26日(端午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净转出630.1亿元。
以最近四周计算,即5月2日至26日证券保证金流出金额为884亿元。
A股的长期买点已渐行渐近
光大证券研报中提到,经过两年的调整,A股整体估值已经回落至历史均值水平,A股整体法计算的市盈率已从2015年最高时的30倍回落至20倍,相当于2009年以来的均值水平。
光大证券表示,按照地产出清的逻辑,A股估值的进一步回落,将使得市场整体进入长期买入区间(这个区间从目前的历史均值附近到均值区间下限有30%左右空间).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市场将进入“输时间不输空间”的阶段。
对于刚刚出台的减持新规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广发证券表示,减持新规短期有助于缓解股东集中减持压力,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改善风险偏好;长期来看,更多体现为结构性的影响,且体现了监管层引导上市公司行为长期化的思路,引导大股东由资本套利向实业经营回归,未来二级市场投资将更加回归内在价值。
从长期影响来看,本次新规重在引导上市公司行为长期化,对市场风格产生结构性影响。本次减持新规体现了监管层引导上市公司行为长期化的政策导向,未来公司股东将更加关心实体经营,而非短期股价或者资本套利空间,二级市场投资也将更加回归价值。未来市场参与主体中“一二级市场”联动这类资金活跃度下降后,会引导二级市场的估值结构分化趋势更加明显,以往部分缺乏内生增长支撑、过度依赖资本套利的高估值个股可能面临中长期的估值均值回归压力,而依赖内生增长、重视股东权益的行业龙头将继续享受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