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4月9日讯:疫情平稳了,年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也发到手了,宅在家里长出来的肉肉可能也减不掉了。是时候约一顿火锅了。然而,不少网友兴冲冲的奔赴海底捞,毛肚黄喉肥牛虾滑藕片土豆小酥肉的捞完一通后,一结账,傻了。吃一顿海底捞怎么这么贵?是我的胃口膨胀了还是海底捞膨胀了?
海底捞:大家好 我涨价了哟!
北京一位食客晒出的菜单中显示,人均消费高达220元,8片血旺从16涨到23元;8片土豆片13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小酥肉50块钱一盘。曾经的我以为海底捞贵的是80元的锅底,现在我发现了海底捞最贵的是1.5一片的海底·圣土豆片·捞。
一位海底捞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疫情的关系,海底捞各地的门店在复业后的餐桌数量、接待客户数量方面都还有所限制,一是员工现在无法满员工作,另外就餐的人流量也不是太固定;二是成本问题,各地门店位置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所以涨幅也不一样,整体控制在6%左右。”
6%听起来不高,但什么事都怕平均。100个菜,10个热门菜都涨价60,剩下90个平时没啥人买的菜不涨价,那算下来也是6%。不多不多,业界良心,从前愿意排队三小时等位的主,害怕吃不起50块一份的小酥肉吗?
说实话,“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工成本上涨”甚至是“受疫情影响”已经成为近期各路企业涨价的套路了。企业跟乞丐在哭穷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都是为了“恰饭”,换通俗点的话讲,是为了赚钱。毕竟罗永浩在一周前刚刚为我们实力演绎了“挣钱,不丢人”。
作为消费者,我们并不是非常关心去年利润22亿的港股上市餐饮巨头海底捞在疫情中受了多大的损失,也没有义务知道相关机构预测海底捞今年上半年预计收入将同比下降19.5%。作为消费者,我们只想知道海底捞凭什么涨价。
不想当丐帮帮主的乞丐不是好乞丐,像瑞幸咖啡这种不想着赚钱的企业也不是好企业,大部分企业都有着想“多赚钱”这个朴素的心愿,但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涨价的资本。美特斯邦威当然想卖出LV的价格,不过,疯子都不会同意。但海底捞悄咪咪涨个价,跳出来唱反调的人应该没有几个。
原因很简单,只怪它是火锅圈顶流。
什么是顶级流量?不是靠粉丝和经济公司联手炒作的微博话题热搜第一、不是知乎热榜前十的钓鱼贴、更不是微信公号上一百篇换汤不换药的实力软文,而是朋友圈出现频率。
朋友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朋友圈是目前中国唯一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分审美喜好、除了广告完全没有算法推荐介入的、以时间轴为排列逻辑的交叉式、网状信息交汇平台。只有经常出现在各路人马朋友圈中的名字,才有资格被称之为“顶级流量”。而海底捞,就是火锅圈中这样的存在。
从海底捞1月28日宣布暂停营业以来,谁的朋友圈没出现过想念海底捞的声音呢?在宅家开着视频会议的日子里,海底捞不是海底捞,海底捞也不是火锅,而是寄托着自由、热情、友情、爱情美好生活的畅想。人们想念的不是海底捞本身,只是聚会、社交,但海底捞却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承载这种期望的最佳载体。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去吃一顿海底捞。
但消费者对任何品牌的忠诚度都是建立在一定成本范围内的,一旦超出,用脚投票,只是时间问题。海底捞当然可以涨价,但涨价后的它今年还能赚钱吗?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93%的餐饮企业选择关闭门店,损失惨重。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九成以上。受疫情影响,今年海底捞停摆近50天,刨除原材料成本,仅计算员工成本和房租,海底捞的损失都不在小数。据中信建投研报,海底捞 2020 年营收带来损失约 为50.4 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为 5.8 亿元。
而疫情不是唯一一个对海底捞不利的因素。
2019年,海底捞全年共开出了308家门店,除去节假日,海底捞差不多以1.2天开1家门店的速度在狂奔。但是,2019年,海底捞一线和二线城市门店的同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0.2%和-1.9%,而2018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1.7%和4.3%。也就是说,在一二线城市里,海底捞经营300天以上的老店的营收出现了大幅下滑。翻台率也从2018年的5.1次/天和5.3次/天下降至3.7次/天和4.9次/天。也就是说,在上市后疯狂扩张的这一年中,海底捞的客流是下降的。换言之,如果考虑到二三线城市,与市场所需要的相比,海底捞的门店数已经太多了。
不过作为一家发展了二十余年的企业,海底捞的利好因素也依然存在。其中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智能化、外卖与调味料、熟食、饮料产业链。其中,智能化的推进有助于推进海底捞品控、并降低人工成本。而开展较早的外卖业务,近期增速也十分可观。2019年外卖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323.6百万元上升到448.5百万元,增长了38.6%。近期为推广外卖,海底捞也制定了专门的优惠政策。
但说真的,人均220的海底捞,你还愿意吃吗?更多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