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志国通过“一顿骂”变成了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座上客,这下可不得了,一时间骂刘士余变成了“赶时髦”,一些股市大嘴纷纷“开骂”。咋会这样,这是中国金融市场正常
韩志国质疑监管:IPO节奏过快 没有退市机制举世罕见的舆论环境?当然,这里也有媒体“标题党”的充分发挥。比如,吴晓求教授说金融监管要适应“新情况”,结果变成了他对资本市场的批评,进而演绎成了对刘士余的“怒怼”。
2、不过我坚信,吴晓求作为金融大教授,他一定懂得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区分,其所指的资本市场也不会像我们一般股民理解的那样仅仅是狭义的股票市场。更重要的是,吴教授在大赞周小川“学者风范”之外,对其它金融监管机构的批评恐怕也不只是证监会,但却偏偏被媒体把矛头引向证监会。正因为我坚信吴教授没那么“狭义”,所以绝不认为他仅仅针对证监会,更不觉得他是为了让刘士余主席也请他吃顿工作午餐。
3、为什么现在的财经媒体如此喜欢哗众取宠?为什么他们越发对敢于哗众取宠的“大嘴”更感兴趣?大概两个问题:第一,现在的媒体记者,其理解水平许多还不及那些在股市中浸淫多年的股民,他们一定认为资本市场就是股市、债市,而不知道,中长期信贷也属于资本市场,所以一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心态,与其说是新闻报道,不如说是“起哄”;第二,毕竟关心股市的人多,它的事儿更招点击量,要说个银监会、保监会啥的,赚眼球儿的效率低多了。
4、说实话,本人专业从事金融报道25年,股市中的热闹见多了。什么股权分置改革、IPO规则、大小非减持、多层次资本市场、股市牛熊、泡沫、负泡沫等等,只要股市遇到困难,证监会和它的主席必然挨骂。为什么?因为股市直接针对利益,而且短时期看经常属于“零和”状态,而证监会、尤其是它的主帅处于“裁判员”的地位,所以干的都是两边不讨好的事儿,挨骂必然。当然,有些事情上也不全是利益,证监会过往的所作所为也却有该骂的之处,也可以说,中国证监会就是在骂声中逐渐长大的。
5、我一直以为,证监会听听骂声没什么不好,这毕竟是一种的“走向完善的敦促”,而与之相对的是,其他不直接针对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金融监管机构,以及货币政策的执行者挨骂过少,但往往它们才是股票市场走势的“真正决定者”。那为什么没人骂?其一,没人敢骂,柿子专拣软的捏;其二,谁是股市的直接管理者谁就倒霉,因为投资者素质还没到能够拐弯的水平;其三,有人刻意引导。
6、我现在担心的就是“有人刻意引导”,自己政策有问题,却把股市下跌的责任一股脑推给证监会,而且明知证监会无能为力。
7、比如韩志国先生,我们1992年就认识了,当时他作为专家,大会小会也经常痛骂中国股市管理者。在我印象里,以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方式批评证监会、证券业那是他的一种习惯,只是许多年不大说话了,年轻的股民和记者才听到这样的言论感到新奇而已。为什么志国兄这么多年很少说话了?一次会议上偶尔和朋友说起他,获悉这哥们开始做生意了,大致是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咨询服务(未经证实)。这很好,向韩教授这样谙熟股市规则的人帮助企业IPO或收购兼并很有优势。但如果韩教授真是做这个生意的人,那我是不是该怀疑韩教授的真正用心?毕竟,证监会对“虚假重组、虚假兼并收购”给出了更严厉的监管环境,或许,痛骂“疯狂IPO”只是更容易唤起市场共鸣罢了。
8、凭什么猜测韩教授心有醉公之意?因为,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非常短缺,所有市场利率都在不断而且大幅上涨,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不可能存在持续性上涨的动力,这是金融市场中最最基本的常识。韩教授作为大牌金融学家不会无视这样的常识,但为什么偏偏此时跑出来把股市下跌的诱因引向IPO?把股市下跌责任集中到证监会?是不是挺蹊跷的。
9、当然,我坚信韩教授还是20年前的韩教授,一切言论都是为了中国股市更加健康,同时也坚信韩教授为人大度,能够原谅我这兄弟的肆意猜测。好了,真不愿意总是就股市论股市的狭隘,也希望股市专家能把眼界开阔一点,引导投资者站到股市之上去把握股市,而不是天天哗众取宠般地忽悠,让投资者跟你一样站在股市之下“每天蹦着够股市”,那样即无法看清全局、看清大势,更无法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投资者也是,不要因为需要出气而跟着忽悠走,那样我们同样是可怜被人利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