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宣布降准,自7月5日起,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预计将释放7000亿资金。
明面上,这次央妈降准,主要旨在扶持中小微企业,顺带拯救股市。不过,从历史经验看,楼市恐成最大赢家。
1、降准已是迫不得已
这次降准,已经是今年内的第3次了。第一次是1月25日,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第二次是4月25日,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加上这次的7000亿,今年央妈向市场投放的增量资金,已经达到万亿水平。
有分析指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定向降准已经是迫不得已,政策选择已经没有余地。
其一,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有增无减。目前国内已经出现近30起违约事件。同时,信用债连续四周净融资额为负,企业借新还旧的压力倍增。
其二,随着去杠杆的推进,银行信贷大幅紧缩,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陡增。目前一些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已经达到20%,而小微企业更是面临无钱可借的境地。
其三,今年是股灾三周年,A股非但没有走出低迷态势,反而在前几天又创造出千股跌停的局面。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创出两年新低,资本市场情绪前所未有的悲观。
其四,从宏观上看,5月份,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7608亿元,前值为15605亿元,减少51%,创下22个月来新低。5月末M2增长8.3%,仍旧低位运行。
换句话说,市场上已经出现流动性紧张的局势,如果没有降准释放流动性,企业信用债危机有可能进一步加码,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还会有增无减,新的金融风险又会如期而至。
2、楼市恐成最大赢家
这次定向降准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释放的7000亿流动性中,5000亿被要求用于“债转股”,重点对象是大央企、国企包括少量上市公司,另外2000亿则用来给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虽然本次降准目标明确,意在实体经济,不过,释放的增量资金终将流向楼市,似乎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历史看,只要降准,对于房地产来说肯定是利好,能缓解资金面压。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也表示,从以往的政策实施效果来看,虽然政策意图明显,但资金容易流向房地产市场等领域。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认为,降准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房地产,但对于会不会受益房地产的问题,说不会是不可能的。
海通证券4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也从数据上证明了,降准对于房地产行业有直接刺激作用。
报告显示,比照2008年、2011年和2015年三次降准周期,三次降准之后行业销售均存在明显恢复,持续恢复时间在1年以上。
A股地产指数也在降准之后表现不俗。具体来看,过去三次降准周期累计发生13次降准行为。各降准时点发生后六个月左右,A股地产指数60%以上概率取得绝对收益和80%以上概率取得相对收益。
特别是降准周期的首次降准,无论是对房地产实体面,还是二级市场面,都有较大改善意义。
3、为什么资金都往楼市去了?
虽然这次央行定向降准的资金都有定向使用的要求,但资金一旦放出来了,就不会因为央行指哪儿就打哪儿,而资本又是天生逐利的,因此,在房地产市场的赚钱效应下,银行信贷资金总有办法有渠道流向房地产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银行来说,向中小微企业贷款,违约风险较高,因此银行放贷多偏向于国企与大型房企。其次,大型房企对资金需求巨大,一次性可能有上亿元的贷款需求,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额相对较小,几个中小微企业的数额加起来,可能也抵不上一个大型房企的贷款数额,这也意味着,同样的放贷数额目标,放给大型房企,相比放给多个中小微企业来说,就省力很多。
因此,多出来的增量资金,虽然都被央妈“定向”,但最后到了金融机构,都会“变相”,拐个弯,又绕道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千万别以为个人房贷利率越来越高,首付比例也越来越高,就认为金融机构不支持楼市了。金融机构与开发商之间的交易仍然存在,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暗中交易也存在。所以,资金转道和变相的可能仍然是存在的。不然,这么多次定向降准政策出台后,小微企业就不会再资金短缺,融资成本也不会那么高了。
总之,降准有钱了,肯定会第一时间流向房地产,只是各地调控松紧程度不同,资金流入多少的区别而已。
上半年,房地产企业全线面临资金链短缺问题。
一方面,2015-16年间,房企高杠杆扩张积累的天量债务,将集中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到期,房地产企业面临沉重的偿债压力;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全面收缩,前有龙湖地产、碧桂园、富力地产相继经历发债中止,后又传出大型银行压缩向50强以外的房企发放开发贷和信用额度,前不久又有中宏控股等定增无果,房地产惯用的“借旧换新”之路,似乎已被堵死。
不过现在,央妈又放水,神经紧绷的房企,大概可以喘一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