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国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再创历史新低,跌至负2170亿元人民币,刷新今年2月的历史低点(负89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发债成本持续飙升,5年期AAA级中票收益率接近两年半以上高位。招商证券固收研究徐寒飞指出,融资成本高企,导致银行对债券的需求大幅减少,这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压力已经从负债端传导至资产端。”
事实上,遭遇冰封的并不仅仅是企业债,整个信用债市场都遭遇寒潮。
《中国证券报》援引数据称,5月信用债(包括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一般企业短期融资券、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可转债、可交换债、可分离转债存债共计11个品种)净融资额为负2230亿元,刷新了2000年以来的单月最低值。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公司债发行总额同比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比暴跌70.94%,至3478.64亿元人民币。
这背后,则是债券取消发行潮。根据媒体汇总的数据,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债市共计222支债券取消发行,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4月取消规模为史上第二大。在这些取消发债的公司中,80%以上在未来一年中有债券到期,涉及金额高达近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援引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称,5月信用债一级市场发行量的显著萎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去杠杆”、“严监管”等因素共同导致:
一方面各类发行主体出于融资成本高企的考量,整体发行意愿不强;另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等主流机构投资者普遍偏好AA+以上的高等级债券,也压制了一级市场的新债供给。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4月7日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将可质押债券的评级提高至AAA级,AA+及以下评级的债券将无法入库质押。
中新网援引分析人士称,此轮公司债规模大幅缩水固然与债市整体环境有关,但房地产公司和地方平台融资收紧才是其背后重要推手。
国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董德志解读称,在“9 30”调控之前,国内房地产企业主要通过一般公司债和私募债在债券市场融资,“9 30”调控实施之后,房企的一般公司债和私募债发行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