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的IPO问题,一直备受市场的争议。然而,从A股市场的历史情况来看,常有IPO停发、IPO重启的现象出现,而每逢市场谈及IPO,乃至注册制之际,市场的热议程度就会非常高,而这一话题也牵动着亿万投资者的神经。
IPO问题为何长期受到市场的关注?其主要原因还是反映出中国股市长期重融资的特征,而股市建立之初的定位,实际上也强化了股市服务国企融资的功能,到现在服务多数企业的功能,而当企业脱离了低谷期,摆脱了生存危机,并得以发展壮大之际,懂得回报市场也为数不多,甚至还出现一批“铁公鸡”的上市公司。
多年来,A股市场IPO改革不断,但目前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如今在IPO新规模式下,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机制,取而代之的则是中签后再缴款的方式,此举对存量资金的分流影响明显降低。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再融资新政以及减持新规“升级版”的先后出炉,同样为A股市场带来了更好的减压影响。在此期间,再融资门槛的抬升以及更具针对性的减持规则的出炉,实际上也降低了上市公司任性圈钱以及大股东任性减持的意愿,但新规出炉之后,仍不排除存在把风险后移的问题。
实际上,从上述举措来看,确实有效减缓了IPO提速对A股市场的冲击压力,并减缓了资金分流的影响。但即使如此,IPO发行节奏的快慢以及IPO筹资总额的大小,依旧对市场投资人心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在熊市以及震荡市场环境下,IPO发行节奏的快慢对股市的冲击影响会更为明显。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心理层面冲击还是大于实际的冲击影响。然而当市场利空消息得以放大,则IPO的利空因素却容易遭到市场的夸大,加速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
适度IPO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且属于市场的重要功能。但IPO发行节奏的快慢,更需要充分衡量当前的市场投资环境,不应该过度借助IPO等方式来间接影响指数的涨跌,这样也可能会降低股市的市场化程度,打击市场持续做多的热情。
时下,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已经成为了市场的常态现象。虽然每批次筹资的规模不多,但一个月下来,核发的数量以及筹资的规模就会显得很多了,对市场的潜在压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由此可见,均衡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发展,颇显关键。在A股逐渐走出国际大舞台之际,如市场处于稳健运行的状态,则需要让市场学会自我调节,无需过度压制市场的运行节奏。但,在此期间,如遇到极端的市场表现,乃至可能触及到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则必要时需推出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动作,保障市场的平稳运行。(原标题:IPO对A股的冲击影响被夸大了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