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见真金。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国P2P正常运营的平台降至2214家,陕西减少至16家。
陕西平台减至16家
监管收紧的最近一年里,P2P行业平台数量持续减少。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统计,截至4月底,全国P2P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降至2214家,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17家。4月只有2家新平台上线,但停业及问题平台却达到73家。
西北大学金融系主任王满仓认为,近期平台数锐减与新一轮监管整顿有关。从国务院要求整治现金贷,到银监会发布互金风险治理要求,再到中央政治局强调重点针对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都预示该行业洗牌尚未结束。
国内P2P行业目前累计平台达5890家,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3676家,占比约62.41%。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省市平台数量都出现了不同幅度减少。目前,陕西运营平台有16家,排在各省市第22位,上月有1家平台停业。去年4月底,陕西拥有的运营平台是42家,也就是说,近一年平台数减少了61.9%。
根据网贷之家公布的今年停业陕西P2P平台信息,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其中位于沣西新城世纪大道的信息科技公司网站已显示打不开,座机电话无人接听;另一家位于西安朱雀门外东南角的车贷公司客服电话拨打后回复“无此业务号码”。记者昨日看到,位于环城南路路边的这家车贷公司门店关闭,透过玻璃门还能看到店内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品,但宣传展板上的手机号码关机。附近一店家工作人员介绍:“最近没注意到有人来这里上班。”
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毕超曾调研过陕西P2P行业经营状况。据他介绍,不少小型公司是前两年跟风开起来的,部分实际沦为房地产商、股票配资商的自融集资工具。近一年监管收紧,合规性难以达标的平台自然被大浪淘沙。
8家上市公司撤出P2P行业
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对P2P平台的态度也发生巨变。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已有益民集团、东方金钰、*ST匹凸、高鸿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退出或剥离P2P业务。对此,网贷之家研究员刘美茹认为,上市公司从平台撤资的主要原因一是监管变严以后,资本不看好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是为了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聚焦于自身的主业发展。
这与前两年上市公司、国资企业大举涌入P2P领域形成鲜明对比。曾做过互金业务的张先生向华商报记者介绍,过去资本之所以看好这个风口,不光是看中利用P2P平台实现聚资和盈利,同时也期望能享受到政策福利,更是为了借此提高在互联网行业的占有率。
从炙手可热到避之不及。去年开始,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退场撤离,P2P距离风口也渐行渐远。这从上市公司入股P2P的案例变化就可见一斑。据统计,上市公司的“入股热”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5年这两年。到了去年,全行业被入股的平台数已下滑至20家;截至今年“五一”前夕,2017年仅有1家平台被上市公司入股,而去年同期还有4家。
降息后短期借款越来越多
由于合规化建设带来运营成本提高,今年春节后,多个P2P平台进入了降息周期,有平台最高降息超过2%,目前网贷行业的综合收益率仅有9.3%,距离最高峰时的20%左右缩水了一半多。业内人士预测,未来该行业的综合收益率还有继续下行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从各平台平均借款期限分布上看,约八成平台的平均借款期限在半年以内。对比各省市平台平均借款期限,只有上海、北京的平台平均借款期限超过了10个月,陕西排在各省市第4位,目前平台平均借款期限不足8个月。在陕西一家互金中介平台上,华商报记者找到了一些车贷项目,还款期限均是1-4个月不等。
关天资本董事总经理边陇刚认为,P2P行业标的趋向于中短期已是大势所趋。他说,一方面政策对于标的借贷期限有严格要求,平台推出小额短期贷款更容易过审,同时也能够吸引一些用机动车等来抵押周转资金者;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者期望以短期标来规避风险,所以中短期标生存空间也更大。
毕超提醒,短期标的并不意味着风险被完全规避。由于各平台都挤到短期标市场上,未来竞争也将趋于激烈。所以投资者除了关注标的状况和借款周期,还应综合考量平台风控能力、平台背景、信息披露情况以及资金存管状况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