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下,网贷平台开始一场自我救赎的“生死时速”。转眼,距离8月“大限”仅剩不足3月,如何跨越监管规定的13条红线,行业“闹腾”得不行,再三被提的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因费用差异大,在行业内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规范管理进程中,网贷平台将遭遇什么样的命运?银行存管费大涨是行业现象还是极个别?面对成本高企,网贷公司还有无其他出路和对策?在《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中,多数主流网贷平台向记者表示已完成了存管的要求,但作为银行的合作伙伴,受制于与银行的约定,不方便就此单独发表评论,而本着“良币驱逐劣币”的行业趋势,一般先行或大平台更有“议价权”,但也因公司先后天资质而异。
网贷平台加速资金存管
银行存管费大涨的背后是银行资金存管被纳入“规范动作”。
为规避平台挪用借投人资金的风险,众所周知,2016年8月,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明确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网贷平台资金存管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合规的标配,而今年2月,银监会正式下发《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下称“指引”),进一步给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提出了要求和指引,并给予6个月整改期。这意味着平台必须在2017年8月底之前,跨过13条红线。
监管的要求加速了今年以来网贷平台的签约速度,也加速了银行之间的竞争。而根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8日,已有广东华兴银行、江西银行、徽商银行和浙商银行等39家银行布局P2P网贷平台资金直接存管业务。
在网贷之家5月初的该项排名中,在与平台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的银行中,广东华兴银行与94家平台签订协议,位居榜首,占签约总数的24.16%;其次是江西银行,签约61家;徽商银行和浙商银行排名第三和第四,分别签约36家和34家;新网银行排名第五,签约24家;其余银行分别签约1~19家。
不过据记者了解,这样的签约5月中仍在加速。5月24日,天津金城银行在上海宣布已有14家平台签署了正式的存管合作协议,10家平台已经正式进入了技术对接环节,3家平台完成对接并正式上线,目前所有合作平台预计7月份将全部完成存管上线工作。天津金城银行已经累计签约14家平台,并有3家平台成功上线。
“喝汤”与“吃肉”同在
不过据记者观察,“涨价”和“抢食”的现象同时存在。
据悉,目前行业内银行存管普遍的费用主要包括:系统接入费(年费)、系统运营服务费、充值和提现费用等。此外,部分银行还会对P2P平台要求存有一定的风险保证金或备用金,这些费用少则上百万,高则上千万,对网贷平台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不过,有银行忙着“涨价”,也有银行忙着“撬墙角”,尤其是在2月银监会的存管指引发布监管明确银行存管“免责”权利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各地城商行、民营银行等在存管业务上表现出浓厚兴趣。
“《暂行办法》和《指引》对网络资金存管业务的实行和双方权利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存管应由商业银行独立完成,且托管人需具备一定的准入标准。为行业设立较高隐性进入门槛,有助于促进行业自清,但同时,《指引》指出,银行只监督资金流转,不对网络借贷交易行为提供保证或担保,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可见风控还依靠平台自身。” 盈灿科技CEO熊天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