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 保险 / 汽车 / 房产 P2P> 监管再出重拳限制规模 P2P平台还有退路吗?

监管再出重拳限制规模 P2P平台还有退路吗?

2017-08-18 13:40  来源: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

  据媒体消息,近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落实清理整顿下一阶段工作要求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84号文,下称《通知》),除强调“各省要高度重视,毫不松懈地继续做好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保持对互联网金融各类违法违规活动的高压态势”外,还首次明确了“业务规模不能增长、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不再新增不合规业务”的要求。

  与此同时,在网上流传的“上海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闭门会议记录”(下称《纪要》)中,再次强调了“现金贷业务利率必须在国家规定的36%以内,不得收取砍头息、服务费不能在本金中扣除,不得打乱还款顺序,不得进行暴力催收”等要求。

  对这个已经被强监管紧紧环绕的行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网贷平台业务规模不再增长,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前,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业务规模不再增长”的要求,对企业而言,增长是永恒的主题,若不能增长,无疑是晴天霹雳,对创业型企业尤其如此。在跨年演讲中,罗胖就曾就企业增长的焦虑做过精辟的描述,

  “以前认为挣钱最重要,后面发现增长比挣钱重要;当你以为增长最重要的时候,后面发现增长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当你在追求增长速度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超过市场预期的增长速度才重要。创业的本质是要增长,要预期中的增长,要超过预期的增长。无论你跑在哪里,跑得多快,后面都有一条狗,在穷追不舍。这哪里是在创业,这分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逃亡。”

  所以,直觉上,若一刀切限制所有平台的规模增长,似乎不合情理。结合《通知》内容,来看看有没有具体的限定范围,原文如下:

  “二、扎实做好重点对象的分类处置。抓紧完成重点对象现场检查、出具整改意见、制定整改计划等工作。具体来说,对整改类机构提交的整改计划,要履行批准程序,确保符合要求,一是明确业务规模不能增长、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不再新增不合规业务,二是整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超过1年的需经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同意。”

  可见,限制规模增长,应该是针对整改类机构。再结合上海的专项整治会议纪要来看,“黄浦区共24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目前已下发整改事实认定书的企业共18家,下发整改意见书的共16家”,整改类机构占比依旧是多数,但也不是全部。


其次,再看看规模增长的界定,限定地是哪个口径的“规模”呢?上述文件并未明确,不过从业务逻辑上分析,应该主要指平台待还余额。一般而言,提到网贷平台规模,主要有交易量和待还余额带个指标,一个是流量指标,一个是存量指标。

  其次,再看看规模增长的界定,限定地是哪个口径的“规模”呢?上述文件并未明确,不过从业务逻辑上分析,应该主要指平台待还余额。一般而言,提到网贷平台规模,主要有交易量和待还余额带个指标,一个是流量指标,一个是存量指标。

  就平台而言,其实很难去控制交易量,因为交易量的多少除了平台自身的资产供给外,主要还是由投资人决定,与平台流量有关,流量大,交易量就高一些,流量小,交易量就低一些。若严格限定交易量不能增长,在实践操作上会有很大的难度,也必然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和行为,不合理也不可行。举例来讲,平台中的债权转让标,平台除了收费标准和暂停外,几乎没有任何手段来精准控制成交量。

  相比之下,待还金额间接等同于资产供给规模,资产端的供给是可控的,以待还金额作为监控指标更为合理和可行。

  明确了口径,再来看看影响。不得不说,影响还是挺大的。

 据媒体消息,近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落实清理整顿下一阶段工作要求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84号文,下称《通知》),除强调“各省要高度重视,毫不松懈地继续做好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保持对互联网金融各类违法违规活动的高压态势”外,还首次明确了“业务规模不能增长、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不再新增不合规业务”的要求。

  与此同时,在网上流传的“上海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闭门会议记录”(下称《纪要》)中,再次强调了“现金贷业务利率必须在国家规定的36%以内,不得收取砍头息、服务费不能在本金中扣除,不得打乱还款顺序,不得进行暴力催收”等要求。

  对这个已经被强监管紧紧环绕的行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网贷平台业务规模不再增长,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前,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业务规模不再增长”的要求,对企业而言,增长是永恒的主题,若不能增长,无疑是晴天霹雳,对创业型企业尤其如此。在跨年演讲中,罗胖就曾就企业增长的焦虑做过精辟的描述,

  “以前认为挣钱最重要,后面发现增长比挣钱重要;当你以为增长最重要的时候,后面发现增长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当你在追求增长速度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超过市场预期的增长速度才重要。创业的本质是要增长,要预期中的增长,要超过预期的增长。无论你跑在哪里,跑得多快,后面都有一条狗,在穷追不舍。这哪里是在创业,这分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逃亡。”

  所以,直觉上,若一刀切限制所有平台的规模增长,似乎不合情理。结合《通知》内容,来看看有没有具体的限定范围,原文如下:

  “二、扎实做好重点对象的分类处置。抓紧完成重点对象现场检查、出具整改意见、制定整改计划等工作。具体来说,对整改类机构提交的整改计划,要履行批准程序,确保符合要求,一是明确业务规模不能增长、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不再新增不合规业务,二是整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超过1年的需经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同意。”

  可见,限制规模增长,应该是针对整改类机构。再结合上海的专项整治会议纪要来看,“黄浦区共24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目前已下发整改事实认定书的企业共18家,下发整改意见书的共16家”,整改类机构占比依旧是多数,但也不是全部。


其次,再看看规模增长的界定,限定地是哪个口径的“规模”呢?上述文件并未明确,不过从业务逻辑上分析,应该主要指平台待还余额。一般而言,提到网贷平台规模,主要有交易量和待还余额带个指标,一个是流量指标,一个是存量指标。

  其次,再看看规模增长的界定,限定地是哪个口径的“规模”呢?上述文件并未明确,不过从业务逻辑上分析,应该主要指平台待还余额。一般而言,提到网贷平台规模,主要有交易量和待还余额带个指标,一个是流量指标,一个是存量指标。

  就平台而言,其实很难去控制交易量,因为交易量的多少除了平台自身的资产供给外,主要还是由投资人决定,与平台流量有关,流量大,交易量就高一些,流量小,交易量就低一些。若严格限定交易量不能增长,在实践操作上会有很大的难度,也必然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和行为,不合理也不可行。举例来讲,平台中的债权转让标,平台除了收费标准和暂停外,几乎没有任何手段来精准控制成交量。

  相比之下,待还金额间接等同于资产供给规模,资产端的供给是可控的,以待还金额作为监控指标更为合理和可行。

  明确了口径,再来看看影响。不得不说,影响还是挺大的。

  对平台而言,不能增长,不仅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下降,为了确保不增长而实施的限流措施,可能还会带来客户的流失,进而导致竞争力的下降。企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趋势,不进则退,不能保持上升,很有可能会陷入下降的通道,届时再要扭转趋势也会非常困难。

  所以,除了尽快完成合规整改,早日实现正常增长外,实在也没有别的法子。


36%的利率划线,对现金贷平台意味着什么

36%的利率划线,对现金贷平台意味着什么

  还有一条引起关注的规定,是针对现金贷平台的,即明确了利率不得超过36%。今年4月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网贷整治办发布《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明确要求对具有“平台利率畸高。当前部分平台采取日息、月息等概念吸引借款人,而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造成部分借款人负债累增”等特征的平台予以重点关注,但并未明确指明超过36%就是违规。

  就《纪要》内容来看,在执行层面,已经把年化利率36%视作平台合规与否的分界线,自此,合规的现金贷业务平台要和36%以上的高息说再见了。

  意味着什么呢?整个36%划线的话,对互联网巨头消费金融业务几乎没有影响,对互联网巨头所覆盖的优质客户群体也不会有影响;真正的影响是消费金融创业机构以及它们所覆盖的次级类用户。

  在贷款利率的限额控制下,平台为了实现盈利,必须要控制资金成本、获客成本和风险成本,基本上,资金成本和获客成本是刚性的,下降空间有限,风险成本则相对灵活。要降低风险成本,最优选的方法就是提高借款门槛或要求借款人提供更多资信材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把一大批资信较差的次级类借款人排除在外。


对这些创业型放贷机构而言,届时将不得不与巨头在优质客群这个层面展开正面竞争,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也会逐步失去发展空间直至退出。

  对这些创业型放贷机构而言,届时将不得不与巨头在优质客群这个层面展开正面竞争,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也会逐步失去发展空间直至退出。

  不过,考虑到资信较差的那部分用户的借款需求一直存在,36%的划线要求可以管得住合规的放贷机构,但有需求便有供给,并不能真正在全社会层面消灭高利贷,很有可能,只是把高利贷由地上赶回地下,回归其千百年来的隐秘状态罢了。

  当然,也并非没有区别。得不到曝光和流量支持,回归地下状态的这部分业务规模必然会大幅萎缩,整体影响也会大幅降低。

  互金平台,到了做抉择的时候

  看上去,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网贷平台和现金贷平台又在迎来新一轮的强监管,其实,大的监管框架早已明确,现在做得更多地还是落地执行和风险漏洞修补的工作。

  对平台而言,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可供纠结的空间越来越小,实在是到了做决断的时候了。

  若想持续干下去,那便尽快向合规靠拢,合规则可平安度日,不合规,则会越来越难;若实在觉得没意思,不如早一些下决心退出,如红岭创投一般,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再被名声所累。

  除此之外,别无二法。(原标题:监管再出重拳限制规模 P2P平台还有退路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P2P平台 监管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