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期以来的现象是,中国股市波动与居民储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跷跷板”现象。若股市上涨,则居民储蓄增速下降,若股市下跌,居民储蓄回流。
“从银行来说,谁家的股票、基金推得好,客户就把钱放在哪家的银行。股市上涨的时候买入,熊市就休息了。”有股份行财富管理人士表示,在“大零售”转型下,银行也会根据股市向客户推荐买入或卖出时点。“比如2015年4月、5月,我们连发了三封警示函,提醒股市风险。”
从历史看,储蓄与股市的“跷跷板”现象在2007年、2015年都有体现。2007年A股大牛市中,居民储蓄增速降至6.8%的历史低点。2008年的熊市,居民储蓄增速迅速反弹至26.29%。
2014年末,央行降息,股市开始火爆。2015年上半年存款增速普遍降低,二季度存款少增5500亿元,特别是在2015年4月、5月,储蓄存款少增1.5万亿元。
2015年6月股灾发生后,股市暴跌,部分存款又回流银行,三季度、四季度银行存款分别多增8900亿元、4300亿元。
2017年,以蓝筹股为代表,A股迎来一轮上涨。截至12月26日,沪深300指数上涨22.46%。
除了股市动荡,在理财产品加快向净值化转型的情况下,部分资金在一定时期内也将部分投资资金转变为储蓄。不过,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仍将继续。
值得注意的是,若股市等资本市场与储蓄存款存在一定的跷跷板关系,则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波动性加大之下,有可能冲击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使得银行流动性风险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