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需求不断提升,未来市场相当乐观,保费增速高于寿险和意外险。
进入2012年以来,健康险开始高速发展。海通证券非银孙婷团队日前发布研报指出,受到人口老龄化且预期寿命延长、医疗费用快速攀升、基本医保保障不足、医保基金赤字压力加大、多重政策助力发展等因素影响,商业健康险在医保体系和人身险业务中的地位必将显著上升,保费可维持较快增长。重疾险规模增长能够大幅提升NBV,并增加死差贡献;医疗险发展有助于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健康险的长期发展可促进价值持续提升。
上述研报指出,未来商业健康险在人身险中的占比必然提升。一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预期寿命延长、医疗支出占GDP比例上升、居民健康保障意识增强等因素将联合导致健康险在人身险中的占比长期持续上升。另一方面来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和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险在多重政策推动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下为海通证券非银孙婷团队研报的内容:
得健康险者得天下!
投资要点
健康险2012年开始高速发展,保费增速显著快于寿险与意外险。受到人口老龄化且预期寿命延长、医疗费用快速攀升、基本医保保障不足、医保基金赤字压力加大、多重政策助力发展等因素影响,商业健康险在医保体系和人身险业务中的地位必将显著上升,保费可维持较快增长。重疾险规模增长能够大幅提升NBV,并增加死差贡献;医疗险发展有助于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健康险的长期发展可促进价值持续提升,继续推荐。
商业健康险正处在蓬勃发展期。1)随着健康保障需求、目标人群(中高端人群)和市场渗透率的激增,2012-201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42.3%,远远高于人身险的其他两大险种——寿险(14.9%)和意外险(17.5%)的增速水平,并且同比增速逐年提升。2)近年健康险保费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重大疾病保险与医疗保险,2016年个人业务和长期业务的保费收入占比分别高达82%和81%。3)2016年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的净利润逆势明显改善。4)上市保险公司的健康险占比显著上升,2016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的健康险占比分别同比提升0.9、2.1、1.3和6.1个百分点。
未来商业健康险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必然提升。1)中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广泛但保障不高,2015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但基本医保占医疗费用的比例仅为56%,而个人支出占比高达40%。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医保基金已经出现赤字,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2)中国的基本国情(经济新常态、人口基数、城乡差别)决定了全民医保的保障程度有限,不可能支撑起类似英国的国家(全民)医疗保险模式。而商业健康险能够补充医保缺口,提升保障程度,也可服务高端市场,为高端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未来商业健康险在人身险中的占比必然提升。1)人口老龄化、预期寿命延长、医疗支出占GDP比例上升、居民健康保障意识增强等因素将联合导致健康险在人身险中的占比长期持续上升。日本人身险行业2000年至今以第三领域保险(健康保险等)为主的经验能够佐证我们的观点。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和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险在多重政策推动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直接贡献:重疾险业务能够提升NBV,并增加死差贡献。1)平安2016年长期保障型业务的新业务价值率高达82.9%,远远高于长交储蓄型(31.0%)、短交储蓄型(15.3%)和短期险(27.2%)的水平。重疾险保费的快速增长既能拉抬首年保费的整体增速,又能通过占比的增加大幅提升新业务价值率,从而促进NBV实现更快增长。2)平安2016年NBV中利差占比仅为33.9%,死差、费差等其他差占比高达66.1%。重疾险占比的增加能够提升死差贡献,改善利润结构。
潜在贡献:发展医疗险,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圈。1)保险公司有能力利用销售医疗保险掌握的客户和资金,进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行业,直接向客户提供从预防到诊疗的全方位服务,从而打造大健康生态闭环。2)实践方面,保险公司正在以自建、参股、战略合作、并购等方式进入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领域。
健康险的长期发展能助力价值持续提升。上市保险公司资产端负债端均向好,利率上行与价值转型逻辑依然成立且逐步验证。目前股价对应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17年PEV为1.02、1.02、0.92、1.03倍,继续推荐。
不确定性因素。权益市场下跌导致业绩估值双重压力。
1. 现状:商业健康险正处在蓬勃发展期
1.1 健康险主要包括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
健康险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主要包括疾病保险(以发生约定疾病为给付条件;给付型)、医疗保险(以发生约定医疗行为为给付条件;报销型)、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为给付条件)和长期护理保险(以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为给付条件)。与寿险相比,健康险具有显著特征:1)保险事故发生概率高;2)损害程度和情形多样、认定专业性强;3)涉及三方主体——保险人、被保险人、医疗机构。
随着健康保障需求、目标人群(中高端人群)和市场渗透率的激增,2012-201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42.3%,远远高于人身险的其他两大险种——寿险(14.9%)和意外险(17.5%)的增速水平,并且同比增速呈现出逐年提升的态势。201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7.7%至4042.5亿元,在人身险的占比升至18.2%,较2011年的7.1%大幅上升了11.1个百分点。2017年1季度,健康险保费收入1599.8亿元,同比增长36.9%,增速维持在高位。
近年健康险保费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重大疾病保险(个人业务、长期业务为主)与医疗保险(团体业务、短期业务为主),而失能收入损失险和长期护理险尚未起步。由于疾病保险的业务模式较为简单成熟(类似于寿险)且不存在医疗控费难题,其保费规模与盈利水平显著高于仍处于发展初期的医疗保险,并已经开始为大型上市保险公司贡献价值与利润。受此影响,我国健康险市场以个人业务、长期业务为主,与国际成熟市场以团体业务、短期业务为主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2016年个人业务和长期业务的保费收入占比分别高达82%和81%。
寿险、产险、专业健康险公司都有经营商业健康险的资格,目前我国有超过120家保险公司开办了商业健康险业务,在售健康险产品超过6500份。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已扩容至7家,分别是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谐健康、太保安联健康、复星联合健康、瑞华健康。
近年来健康险业务的盈利能力仍处于早期阶段,大部分公司赔付率高于80%,费用率也相对较高。当前健康险整体盈利能力较弱的原因包括:1)医疗保险方面,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不畅,无法介入医疗服务来控制医疗费用支出;2)与社保系统对接不畅,系统开发维护成本高企;3)服务链条较长,风险管理难度较大;4)保费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应;5)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
但2016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主要健康险公司的净利润呈现出显著改善的态势。其中,人保健康在2016年投资收益同比下滑11%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275万元,较2015年的-1.35亿元大幅改善。平安健康的亏损也从2015年的1.16亿元收窄至0.64亿元。和谐健康则属于“资产驱动负债”的“平台类”保险公司,数据意义较小。
上市保险公司在推进价值转型(“保险姓保”)的过程中,健康险(重疾险为主)作为主要的长期保障型产品实现了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业务占比的迅速提升。2016年新华保险的健康险保费同比大幅增长42.3%,其占新单保费的比例增至20.9%,较上年提升6.1个百分点。其中“健康无忧”系列产品实现首年保费65亿元,在市场众多重疾险产品中占据领军地位。此外,2016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的健康险占比也分别同比提升0.9ppt、2.1ppt和1.3ppt。2017年1季度,预计各家健康险业务占比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大幅提升。
重疾险的新业务价值率高于年金险、两全险等偏理财型保险产品,其新单保费规模的迅速增加能够显著提升当年的新业务价值,成为贡献价值的新增长点。此外,医疗险由于经营模式较为复杂,仍处于发展的探索阶段,但已成为各家大型保险公司在大健康产业领域的重点突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