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保险 / 汽车 / 房产 / P2P > 监管风暴过后:万能险惨过腰斩 险资举牌几近绝迹

监管风暴过后:万能险惨过腰斩 险资举牌几近绝迹

2017-05-23 17:2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杨倩雯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这一系列的监管政策下来,中小型险企的转型压力还是挺大的。”一名中型保险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去年开始针对人身险,尤其是以万能险为主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风暴”,已延续至今。保监会日前再次下发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一些打“擦边球”的产品设计方式提出进一步规范的要求。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在这一系列的监管政策下,2017年以来,上市公司遭险资举牌几近绝迹。甚至有保险公司一季度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主要为万能险)从去年同期的23亿元直降到了零。

  上述高管预计,未来两年,忙于转型的中小险企可能出现两股风潮,“增资潮”和“出售潮”。

  人身险监管“风暴”显威力

  去年3月开始,一系列针对人身险,尤其是以万能险为主的中短存续期保险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

  这些监管政策,从与净资产绑定的中短期存续产品销售限额、产品风险保障水平、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等多方面将人身险拉回至“保险姓保”的道路上。

  从保监会的数据来看,这一系列的人身险监管“风暴”已经开始起作用了。

  2017年第一季度人身险公司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2313.4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达61.24%,投连险亦同比下降72.69%。同时,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2万亿元,收获37.24%的同比涨幅,业务结构改善明显。

  多家2016年万能险在规模保费中占比极高的保险公司在2017年一季度即遭遇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规模保费的双双同比大幅下降。其中,中融人寿今年一季度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从2016年同期的23.44亿元下降为零,规模保费则同比下降55.97%;正被保监会限制万能险新业务的前海人寿上述两个指标则分别下降99.86%和70.17%。

  第一财经记者今年1月中旬走访各大银行发现,与2016年“开门红”时期的万能险当道不同,今年“开门红”期间银保渠道的万能险出现频率显著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年金保险及两全保险,这其中的多个产品均可以实现快速返还年金或生存金,甚至有些在犹豫期(10~15天)过后就可以立即返还年金,有些产品在3年左右现金价值即超过保费。

  同时,在个险渠道,包括大型保险公司在内的“开门红”主打产品中万能险则以附加险的形式存在。

  不过,目前这些在上述高管看来是“打擦边球”的实质性理财型保险也即将被喊停。

  据了解,近日保监会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通知》明确规定,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需在2017年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

  海通证券(14.7600.181.23%)行业分析师孙婷认为,新规使得主力理财型产品均需进行更新换代,“当前市场上两全险和年金险等理财型产品的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一般均在保单生效满1年或3年之后,因此几乎所有理财型产品均不满足‘5年之后’的政策规定。同时,万能险作为附加险是为了通过附加万能险较高的结算利率来提升保险组合的吸引力,从而促进主险的销售。”这两种方式的叫停,无疑会增加理财型产品的销售难度。

  多名保险分析师及业内人士预计,在一系列新规下,今年万能险基本没有总体增长的可能,从而抑制2018年“开门红”及全年的新单保费增长。尽管此次新规对大型险企的部分产品也有影响,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主要影响在于中小险企,同时利好大型传统保险公司,加速整个行业的价值回归。

  中小险企忙转型

  监管“风暴”对于那些“资产驱动负债”模式下的中小险企无疑将是一股倒逼的力量。目前,这些公司的业务结构风险已有所显现。

  在上述高管看来,这部分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新业务下降、存量业务集中给付或退保所引起的现金流压力,而之前为了提高存量业务结算利率所进行“短钱长投”的资产负债错配则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压力。

  事实上,部分保险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和综合偿付能力已较上季度末有所下降。例如君康人寿2017年第一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去年年末的166.95%下降到160.83%。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季度末绝大多数的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但是,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之前的梳理,部分保险公司2017年一季度末测算的未来一年内的综合流动比率低于100%,这意味着现有资产未来一年内的预期现金流入合计将无法覆盖现有负债未来一年内的预期现金流出合计。君康人寿、信泰人寿、中华联合人寿就在其中。

  君康人寿表示,综合流动比率方面,这是由于公司账面万能险负债久期较短,存在一定程度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目前公司正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大幅降低短期万能险产品销售,主推中长传统险产品,并着力发展期缴业务,不断增加负债久期;同时公司将优化资产配置保证流动性持续充足。

  中华联合人寿则表示,未来3个月、一年内的综合流动比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万能险业务未来存在集中给付。公司将适时调整资产配置,增加流动资产,从而满足资金需求。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保监会资料,计算综合流动比率时,不考虑未来的新业务、再投资、融资等因素,不考虑未来管理层改善现金流的行为,也不考虑未来可能会增加的资产和负债。

  其实,在“保险姓保”的“旗帜”下,保险行业走价值发展之路的导向已经确立,众多中小型保险公司已纷纷开启了转型之路。

  信泰人寿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信泰人寿,积极调控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力发展期交业务。2017年1至3月,信泰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390%,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上升至82%。

  而多家中小保险公司的高管也在采访中表示,将试图扭转目前主要依靠利差实现盈利的现状,在保险公司的利源中加大死差和费差的比重。

  “不管是出于行业自身的特性和发展前景还是目前的监管环境使然,转型是早晚的事,但是转型也并非易事。中小险企的转型压力还是很大的。目前一些公司在砸‘重金’建设自己的个险团队,未来个险渠道的竞争也许将加剧,行业普遍产生费差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上述高管看来,转型需要空间、时间和投入,在目前中小险企现金流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或许今年会呈现“增资潮”。

  “对于那些资本不够又耐不住寂寞的中小险企股东来说,也许会选择放弃这得来不易的牌照。”据该高管预计,未来两年,可能会有一波中小险企股份转让的情况出现。

  举牌几近绝迹

  与万能险遭遇监管“风暴”伴生的是,2015~2016年“风风火火”的险资“举牌潮”也戛然而止。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2017年以来,曾喧嚣一时的保险公司争夺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行为几近绝迹。部分险企特别是中小险企“弯道超车”的浮躁氛围荡然无存。

  “部分中小险企在自身现金流不太宽裕、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就更没有举牌的动力和动机了。”上述高管表示。

  而在监管负债端的同时,保监会亦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严格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坚持去杠杆、去嵌套、去通道的政策导向,从严监管保险资金投资各类金融产品。

  保监会5月7日发布的出通知,将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坚持去杠杆、去嵌套、去通道导向,从严监管保险资金投资各类金融产品,严禁投资基础资产不清、资金去向不清、风险状况不清等多层嵌套产品。5月9日保监会宣布开展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

  同时,5月份保监会接连发布指导意见和通知,鼓励保险资金扩大合作范围,投资符合条件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等。

  孙婷表示,建立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将改善“长钱短配”、“短钱长配”等错配问题,降低流动性和偿付能力风险。清查超比例投资及违规金融产品嵌套可降低市场风险传导。而鼓励“一带一路”项目、PPP项目等实业投资可提升资产久期,优化资产负债匹配,改善配置结构。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