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监会公布了对人身险产品设计的通知,监管条例规定,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此外,条例还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根据《通知》,目前新报送审批或备案的保险产品需严格遵照该通知要求执行,对已经审批或备案的产品,保险公司需在2017年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意味着,在10月1日前,市场中附带万能账户的产品将面临停售。
行业分析人士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此举影响巨大,近年多数保险公司搞得轰轰烈烈的“开门红”的主推产品均是上述产品。相对而言,保费规模不大、严重依赖两全险万能险的中小险企受到政策调整影响最大,而大型险企中,如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泰康人寿等多家险企开发的2017年开门红产品,也同样均不符合如今保监会的规定,这些产品如果继续销售,产品条款必须作出修改。
监管条例影响多数险企
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两全保险、年金保险产品5年内不得返还等条款令业内高度聚焦。不难看出,这些规定依然是保险会一直以来强调“保险姓保”、保险回归保障思想的行动延续,此次调整,波及了大部分保险公司,连大险企也无法独善其身,从保费收入结构来看,上述规定对于保险公司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规模保费不大,但非常依赖两全险、万能险的险企,目前,保险公司也有一些应对举措,例如加强对长期保障型产品的营销等,以其度过阵痛难关。
因具备返还、理财及保障收益的性质,市场上的“两全型”、“年金型”附加万能险账户一类的保险销售火热,近年多数保险公司开门红的主推产品均是上述类型的产品,保监会公布的人身险设计新规,给两全险、年金险产品浇了一盘冷水,大型险企也无法独善其身。记者注意到,大型险企中,如国寿、平安寿、太保寿、人保寿、泰康人寿等多家险企开发的2017年开门红产品均不符合如今保监会的规定,这些产品如果继续销售,产品条款肯定需要修改。
如中国人寿的鑫福赢家,按照条款,保户可在犹豫期后领取20%首年保费,并自保单生效之日起至约定关爱金领取日前,每年可领取20%基本保额的生存金,不符合“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 五年之后”的规定。
又比如太保寿险2017年的开门红产品东方红.满堂红年金版,按照规定,自合同生效起至59周年每年可领取基本保额的20%作为祝福金。利赢年年年金保险(分红型)等因首年即返还保费也不符合现在的要求。
而对于比较依赖年金险、两全险做大规模保费的中小寿险公司来说,上述人身险设计条例的出现无疑带来更大的打击。例如天安人寿,去年公司保费收入排名五位的保险产品中,其中,天安人寿天保利Ⅱ号 C 款增强版两全保险(万能型)、天安人寿安享利年金保险等产品均不符合相关规定,而这些产品保费收入占2016年公司总保费收入的约40%。不过记者从天安人寿官网上了解到,上述不符合规定的产品目前多已停售,在售的保险产品主要以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为主。
回归保障成大趋势所趋
专家:一刀切过犹不及
过去一年间,保监会一直强调“保险姓保”,限制万能险及短期人身险产品的销售,效果也十分显著。据媒体报道,今年一季度寿险公司人身险业务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达9612亿元,同比增长35%,这其中,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达2829亿元,同比增长73%,可以看出,期交人身险业务实际上增长非常迅速。
从期限来看,10年期及以上的新单期交产品保费收入达1171亿元,占总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近四成的比例,由此来看,一季度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结构还是非常不错的。
此次监管层再次发文,实际上也是延续着一直以来强调保险回归保障的想法。但也有不同的意见出现,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还是应该给保险公司一些活动的余地,他对记者表示,虽然监管层控制风险的想法很好,但过于一刀切。他表示,其实保险公司畏惧长险,除了长险资金流动性差之外,长险利率也很难控制,“比如说精算的时候预定利率3.5%,你能保证他将来20年、30年之后不会利率倒挂吗?不会出现重大利差损吗?有些保险公司长短结合,做些短险,短期市场利率好控制,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控制总额度就可以了,不需要那么严格。”
上述人保代理人也对记者表示,人身险设计规定实施之后,年金险、两全险可能没那么好卖了,更多就是销售重疾险、意外险之类的保险,但这些保险的单均保费远远比不上年金险、两全险,自己的收入可能会下降。
不过无论如何,保险回归保障已是不可逆的趋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精算师对记者表示,未来,长期储蓄型产品或风险保障型产品将更容易获得监管层的审核通过。而政策反映到管理端、销售端,各险企也已有所动作,已有一些保险公司根据政策调整了营销方案,加大期交产品的营销力度,另外,还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对期交产品的理解及熟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