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众惠相互保险、信美相互保险两家相互保险社相继成立,保险市场迎来又一“新兴事物”。
和传统保险不同的是,相互保险没有股东,只有发起人,最终获得的利益是借给公司的运营资金以及利息,没有干涉公司经营的权利。相反,购买公司的客户成为会员,可以享受到公司盈余发展的红利。也就是说相互制保险公司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公司的所有人。
和时下资本追逐的水滴互助等公司也不同,相互保险受保监会监管,有准备金制度、销售制度等等,用以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自2014年开始,监管层对相互保险已有所关注,但直到2016年6月份,相互保险牌照才被放开。目前已经有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下称“众惠财产”、“汇友建工”、“信美人寿”)三家公司获得了相互保险牌照,后两家已经开业。
这3家相互保险社有着不同的经营重点,例如众惠财产,侧重于针对特定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困难,开展信用保证保险等特定业务;而汇友建工则主要针对建筑领域的特定风险保障需求,开展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业务。唯一一家寿险相互保险社信美人寿,则主要侧重于人身险领域,例如养老险、重疾险等。
这实际上与监管层对相互保险专业运营、补充现有市场空白及短板的定位相符,总体来看,监管层对此区域谨慎,除了上述3家相互保险社之外,保监会并未批复更多的相互保险牌照,而相互保险这种在中国属于新兴事物的保险模式,能否走的通还需要边行边看。
相互保险利弊同在
在国际上,相互保险也是一种主流的保险形式,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全球相互保险收入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几乎达三分之一。
但在中国,相互保险这一形式属于新兴事物,但已引发不少资本的角逐。5月26日,我国第一家寿险相互保险公司信美人寿宣布开业,由蚂蚁金服、天弘基金、国金鼎兴、成都佳辰、汤臣倍健、腾邦国际、新国都、北京远望、创联教育等9家机构为其主要发起会员,初始运营资金为10亿元。
更早开业的众惠财产则由永泰能源、大连先锋投资管、昆吾九鼎投资、金银岛(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邢台市振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为发起会员,初始运营资金为1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与通常意义上的股东入股不同的是,这些资本对相互保险公司没有经营权上的干涉,更多的是获取借款成本的约定利益。
这是相互保险的独特优势,也是劣势。尽管避免了股东利益的争斗造成公司内斗,但是股东能将自己的资源倾注多少都不好说。
其次,相互制公司没有股东,也就没有外部的约束,但其所有权经营权也是分离的,一般投保人参与管理有成本,很难参与公司决策,易出现内部人控制情况。
更倾向消费者
目前,保监会批复的3家相互保险社均秉承着专业经营的特点,对保险市场上比较薄弱的领域进行布局。例如众惠财产,致力于解决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开展信用保证保险等业务,又如信美人寿,主要侧重于长期保障型产品,例如养老险、重疾险等。
由于相互保险社中会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有会员都是公司的主人,基于这一点,相互保险的产品设计要求更亲近消费者,更具备个性化以满足会员要求。那么,这些保险产品的出现真的能给消费者带来利好吗?
信美人寿市场产品精算方面的负责人曾卓在公司的开业会上详细介绍了信美人寿的产品思路。据了解,目前公司设计的产品将真正回归保障;其次,在产品设计上尽可能简单灵活,且具备个性化,充分满足会员需求。在价格方面,还将通过直销等业务模式的创新把价格中的水分挤掉,产品价格能更加便宜,同时,通过信息的公开,产品的定价过程将更加透明。
以一款已在售卖的养老产品为例,据曾卓介绍,这款产品是一个标准的养老年金产品,除了享受常规保障之外,还能享受公司盈利的分红,此外,这款产品能够保障终身,终身都能领取年金。并且,在年金的领取时间上比较灵活,与大多产品在保单周年日领取保险金不同,消费者可在退休年龄之后任意一天领取,另外,还有一个大不同,消费者如果首年退保,将不会产生任何损失。
重疾险方面,信美人寿目前设计了40款产品,覆盖了轻中重级合计150种疾病,用组件化的方式来满足会员的个性化需求。
采用场景化切入
众惠财产提出了相互保险场景论,简单而言,即把产业链的上下游当成垂直、条状分布的方块,而相互保险则主要解决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保障问题。近期,公司与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踏浪者发起了“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融资相互保险计划”及与车联网平台中交兴路发起了“车旺大卡司机意外伤害相互保险计划”,致力于解决产业链上的融资难、人员保障等问题。
《投资者报》记者从众惠财产官网上看到,目前公司已开发中小微企业、金融中小微企业借款保证保险等多款产品。也有一些意外险产品,但从价格和保障范围来看,与目前股份制险企相差不大,性价比甚至还比不上一些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意外险。
不过总体来看,相互保险的出现或许能给消费者的保障服务带来新的体验,同呼吸共命运的公司构造能够促使产品设计者更多从产品方面考虑会员的需求,但相互保险还是个新事物,如何能够根植于中国市场的土壤,真正利用制度优越给消费者带来福利,还需要一些时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