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商业车险改革”)总体安排,为进一步释放红利,近日保监会决定通过市场化手段进一步降低商业车险费率水平,下调商业车险费率浮动系数下限,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
虽然上述改革带来机遇,但险企依然面临挑战。数据显示,2016年车险规模排名前10位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盈利面也有从大公司向中小公司扩展的趋势。但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刘峰直言,中小险企经营困难的现象在过去、现在、将来都将存在。
另外,刘峰认为中小险企的出路是“避其锋芒”。安盛天平财险董事长胡务则表示,中小险企首先应该回到构建核心竞争力上,做专、做细、做精。
市场集中度下降
2015年2月,随着《中国保监会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印发,商业车险改革工作正式启动。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的一年间内,商业车险改革分三个批次在全国陆续实施。
随着商业车险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车险市场取得一定成效。从去年数据来看,2016年全国车险保费收入6834.55亿元,同比增长10.25%(营改增口径还原后为14.68%);全国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9.07%,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
从公司来看,2016年59家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中,有9家全年车险保费收入超过100亿元。另外,在车险经营满5年的保险公司中,除中华联合、永诚、安联、现代、国泰5家保险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呈负增长态势外,其余38家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均呈现正增长。
而2016年车险规模前3名的人保、平安、太保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至65.87%。排名前5和前10位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则分别下降0.57和0.39个百分点。
定价自主权扩大
商业车险改革于2015年完成新旧制度切换,基于取得的成效,保监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商业车险改革。
此次深化商业车险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即短期和中长期。从短期看,要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定价自主权,扩大自主费率调整系数的下浮空间,不同地区实行差异化的浮动系数;从中长期看,要推动保险公司产品和服务创新,同时要加大市场规范和整治力度。
据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商车费改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主渠道系数的下浮空间;二是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主渠道系数的下浮空间基础上,在北京、天津、河南、深圳等部分地区进一步扩大自主核保系数下浮空间。
例如,在北京等26个地区将自主渠道系数浮动下限下调到0.75;在天津等8个地区,将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浮动下限均下调到0.75;在河南保监局辖区,将自主渠道系数浮动下限下调到0.75,自主核保系数浮动下限下调到0.80;在深圳保监局辖区,将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浮动下限均下调到0.70.
中小险企困境难除
深化商业车险改革的另一个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作为车险市场“大哥”,商业车险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后,人保财险享受到一系列“实惠”。据人保财险副总裁华山介绍,从2016年数据来看,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下降1个百分点,费用率则比市场平均水平低3-4个百分点。
华山还表示,深化商业车险改革后,未来车险市场将从三个方向变化,即规模增长向有效增长转变;由单一市场价格竞争向价格与风险相匹配转变;由示范条款向产品多元体系转变。
数据显示,2016年车险承保盈利公司增至16家,盈利面有从大公司向中小公司扩展的趋势。另外,近两年大公司车险业务经营较困难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中小险企也有在局域市场发展很快的状况。
即使如此,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刘峰直言,中小险企经营困难的现象在过去、现在、将来都将存在,中小险企的出路是“避其锋芒”,即选择大公司关注度不够、发展能力水平不强的领域发展,找准市场定位。
另外,他表示公司大小并不是经营好坏的决定因素,而是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小险企若抓紧提升自身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内部管控能力、客户满意度等,在车险市场中仍有发展空间。
安盛天平财险董事长胡务则表示,商业车险改革提供了发展机会,中小险企首先应该回到核心竞争力上,“做专、做细、做精”则是未来出路。具体来说,要做到产品端更专业、专注细分市场、做精产品服务或定价。
(原标题:商业车险改革进一步深化 中小险企经营困境难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