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二次费改已于6月9日正式起航。在此之前,车险一次费改政策从2015年6月开始试点至今已有将近一年半时间。车险市场的变化对整个财险市场的影响至关重要。那么,根据保监会最新公告的今年前4个月数据来看,财险公司的保费增速和市场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保监会数据统计发现,以今年前4个月原保费规模排序,排名前十位的财险公司中,仅有3家的保费增速跑赢了市场平均速度。今年前4个月,财险公司保费增速为11.87%,高于这一增速的前十大公司分别是平安产险、阳光产险和大地产险,三者的保费增速分别为22.64%、20.51%和14.94%。从市场份额来看,变化比例超过1个百分点的有两家公司,分别是:平安产险上升1.76个百分点至20.06%;太保产险下降1.04个百分点至9.86%。
前十增速“九正一负”
保费规模越大,要保持高增长率的难度就越大。在我国财险市场份额集中度一直较高,市场份额多年未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今年前4个月,大型财险公司的保费增速呈现怎样的状态呢?
根据今年前4个月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十大财险公司分别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中国人寿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大地财险、阳光产险、太平财险、天安财险,以及英大财险。
从保费增速来看,呈现“九正一负”的格局,中华联合财险的保费增速同比下降了1.61%,其余9家中,保费增速超过20%是平安产险和阳光产险,增速在10%~20%之间的是大地财险,增速在5%~10%之间的有英大财险、人保财险、天安财险和太平财险;中国人寿财险和太保产险的增速低于5%。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保费增速的变化既有保险公司策略的调整,也有市场竞争的因素。例如,某大型财险公司为了提升业务的盈利性,主动收缩高风险业务,这会影响到保费收入,但对盈利情况反而可能产生正向作用。
对车险业务也是如此。据业内人士介绍,早在二次费改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之前,趁着对监管政策对费用率的监控尚未更加严格,保险公司对优质车主的争夺战就异常激烈,而对高风险客户则采取谨慎承保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前4个月有17家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呈下降趋势,其中包括7家中资公司和10家外资公司。保费收入同比降幅超过20%的财险公司皆为外资公司,包括现代财险同比下降42.73%,信利保险同比下降38.44%,劳合社同比下降31.19%,三星财险同比下降22.63%,史带财险同比下降21.81%。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预计同比出现大幅下降的公司多为业务的大调整所致。例如,史带财险从2015年12月起全面停止了车险业务,信利保险正式退出了在中国的直保业务等。不过,在市场集中度很高的我国财险市场,外资财险公司在放弃部分非优质业务之后,是否能走上“规模较快增长、盈利明显改善”的路子,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