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试点政策推广至全国,商业健康险新一轮的试点,再次吸引了业界对健康险的关注。
近期,《证券日报》记者近期独家获得的一组行业交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28家险企短期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增速最快的险企同比增长25451.62%.
一位上市险企分公司个险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短期健康险对保险公司的价值贡献不及长期健康险,但一些爆款健康险的销售可以短期内获客,并积累一定保费收入和相关业务数据,这对保险公司是有利的。
18家寿险公司增速超100%
今年以来不少寿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出现快速增长。据《证券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行业交流数据显示,一季度有18家寿险公司同比增速超100%,包括14家中资寿险公司与4家外资寿险公司。
从中资寿险公司来看,一季度短期健康险保费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为国寿股份、人保健康、平安养老、太保寿、泰康、阳光人寿、新华、太平人寿、太平养老、华夏人寿,保费分别为840183.46万元、532445.06万元、369967.49万元、156245.75万元、131635.62万元、74291.84万元、70827.97万元、65924.84万元、58736.23万元、51755.01万元。
从中资寿险公司短期健康险的增速来看中,上海人寿、安邦养老、中融人寿、太保安联、前海人寿、安邦人寿、农银人寿、中华人寿、英大人寿、珠江人寿、太平人寿、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弘康人寿等14家险企一季度同比增速超过100%.
从短期健康险占健康险规模保费(短期+长期)的比例来看,中资寿险公司中,上海人寿、安邦养老、和泰人寿、平安养老、中融人寿、太保安联健康、中邮人寿、东吴人寿、光大永明、前海人寿、利安人寿、阳光人寿、国联人寿、建信人寿等险企占比均超50%,短期健康险占比分别达到100.00%、100.00%、100.00%、99.85%、99.53%、97.00%、92.40%、73.66%、72.19%、61.71%、57.10%、56.76%、54.58%、53.21%.
外资险企短期健康险整体规模与增速不及中资险企。
外资险企中,一季度短期健康险保费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为中意、平安健康、友邦、招商信诺、同方全球人寿、信诚、工银安盛、中英人寿、君龙人寿、北大方正人寿,保费分别为57125.45万元、48257.59万元、36248.97万元、26222.13万元、17182.35万元、15650.15万元、13050.33万元、8865.26万元。
外资寿险公司中,有4家公司一季度短期健康险增速超过100%,分别为平安健康、君龙人寿、德华安顾、复星保德信,增速分别为171.47%、2918.84%、229.30%、364.45%.
尽管一些寿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增速较快,但目前依然不能撼动寿险公司长期健康险的主导地位。有数据可对比的49家中资寿险公司中,仅有14家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保费占健康险规模保费的比例超过50%,其他35家短期健康险规模保费占比均低于50%.
中资财险公司同增28%
在寿险公司发力短期健康险的同时,财险公司也加入分羹行列。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资财险公司短期健康险原保费为1560070.62万元,同比增长28.71%,高于中资财险公司原保费12.82%的增速,也高于中资寿险公司20.13%的增速;外资财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原保费为9985.72万元,同比增长16.79%,高于外资财险公司原保费6.45%的增速。
不难看出,无论是中资财险公司还外资财险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短期健康险增速均高于原保费收入,其中,中资财险公司高出近16个百分点,外资财险公司高出约10个百分点。同时,在财险公司中的财产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三大类业务中,短期健康险一举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
具体来看,一季度短期健康险原保费排名前十的中资财险公司分别为人保股份、中华联合、太保财险、大地财险、国元农业、平安财险、永安财险、中银保险、众安保险、阳光财险,保费分别为1052543.24万元、102907.23万元、75527.64万元、75278.27万元、71263.40万元、23146.57万元、16666.16万元、16137.66万元、15488.07万元、15259.93万元。
从外资财险公司来看,短期健康险原保费前十大险企分别为安盛天平、美亚、安联、中航安盟、史带财产、日本财产、乐爱金、富邦财险、现代财产、东京海上,保费分别为2822.94万元、2808.73万元、1880.30万元、863.51万元、594.76万元、477.55万元、255.26万元、103.10万元、62.92万元、52.62万元。
引人注意的是,有10家中资财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超过10%,分别为国元农业、易安财产、海峡金桥、众惠相互、安心财产、众安财产、安诚、人保股份、中银保险、中华联合,占比分别为39.50%、38.20%、30.38%、28.55%、18.34%、15.03%、13.92%、11.89%、11.76%、10.46%。有2家外资财险公司占比超过10%.
从增速来看,同业交流数据显示,安信农业、诚泰财产、安邦财产、众安财产、燕赵财产、华农、瑞再企商、安达保险、安盛天平、富邦财险这10家公司,一季度短期健康险原保费增速超过100%。其中,安邦财险今年一季度短期健康险原保费为518.68万元,同比增长25451.62%.
4年提升10个百分点
无论是寿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短期健康险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健康险发展的大势。尤其是,今年5月份,保监会下发的《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明确提出,保监会支持并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健康保险产品。
作为一种重要的人身险产品,长期以来,商业健康险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而随着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放开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商业健康保险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2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尚不足900亿元,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也只有8%,而到2016年末,健康险保费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在人身险保费收入当中的比重也达到了18%以上。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240.00亿元,同比增长17.03%.
尽管发展迅速,但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超过4万亿元,全社会个人卫生支出更是超过1.2万亿元;而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规模仅有0.24万亿元,总体依然偏小,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在95%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0%以上、70%以上和75%左右。
然而,艾瑞咨询近期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从医疗支付比例来看,我国39.7%的医疗费用由个人支出,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个人负担较重,保障力度不足。商业健康险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支付方式,将缓解个人医疗费用压力,提高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同时,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生活工作压力大,可支配收入的提升,都促使更多中产用户关注健康险领域,以规避因重大疾病带来的家庭财务风险。本报记者获得一组行业交流数据显示,相比其他三大类险种,健康险赔付增速最快,今年一季度健康险业务赔款与给付支出284.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6.56亿元,同比增长24.87%.
(原标题:28家险企短期健康险增速超100% 增速最快险企同增250余倍)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财经365"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