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保险 / 汽车 / 房产 / P2P > 保监会紧盯激进保险机构 个别险企现金流亮黄灯

保监会紧盯激进保险机构 个别险企现金流亮黄灯

2017-08-08 22: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蕾 见习记者 陈婷婷 ○编辑 陈羽

  “防风险、严监管”是今年保险监管工作的主基调。目前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但一些重点领域、重点公司的风险正在逐步显现,保监会正紧盯亮起现金流“黄灯”的少数激进保险机构。

  如何在短时间内化解现金流风险?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这些险企短期主要靠“瘦身”来解近渴,即对一些与自身负债并不匹配或与自身主营业务协同效应不强,但属于优质资产的项目进行转让变现。不过,若想彻底解除现金流隐忧,回归保险本源才是正道。

  短期现金流告负 个别险企流动性承压

  除一年一度的财报外,市场又多了一面可以多角度透视险企经营能力的镜子——偿付能力报告。近期各保险公司2017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部分中小险企的短期甚至中期流动性压力由此暴露无遗。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在已披露2017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保险公司中,已有多家激进险企存在净现金流流出的情况,且多为人身险公司。而据多家险企内部预测,在分三个情景对未来三年内现金流情况进行预测后,不排除未来几个季度内出现“净现金流为负”的状况。

  时点性现金流告负,意味着这些险企中短期的流动性面临压力,但并不意味着偿债能力一定就亮起了红灯,关键是需剖析净现金流为负的具体原因。“保险公司的净现金指标一般由三个细分指标构成:业务现金流、资产现金流、筹资现金流。如果业务现金流告负,那意味着这家险企的主营业务已显疲态,保费收入减少或退保支出增加,业务结构同时面临调整的压力;筹资现金流,则代表着时点性的融资能力。”有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较而言,对险企阶段性、周期性资产现金流的认知,市场往往会出现片面解读。上述负责人分析说:“如果资产现金流是正的,一方面可能是这家险企恰好在此时点收回投资资产,因此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资产荒"下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出口。如果资产现金流是负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险企在此时间节点恰好将资产都配置出去了,而如果资产现金流持续多季度、多年告负,则折射出这家险企可能存在"短钱长投"的资产与负债错配现象,在流动性管理上面临压力。”

  “不过,由于目前各险企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都只是摘要,未披露净现金流的具体构成,所以很难判断各家的具体偿债能力。”上述负责人分析称,如果只是资产现金流告负,险企可通过资产变现等手段,来缓解短期的流动性压力。如果是业务现金流大幅流出而导致的净现金流为负,且情况持续,那么这家险企就将面临偿债危机。

  “瘦身”化解风险 转让变现优质资产

  伴随着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新监管体系的实施,过去业务结构失衡、以资产驱动负债的中小激进险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流动性短缺压力。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退保率达5.03%,较去年同期增加1.17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末,有20多家人身险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值。

  “当前行业整体风险可控,但少数激进险企在现金流出高位运行、现金流入出现下滑、资产不能及时变现等因素影响下,流动性风险隐患突出。”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这些险企流动性风险加大,多为自身发展失衡的结果。比如前期大量销售中短存续期险种,如今规模保费出现负增长,当期出现流动性缺口;还有极少数产险公司受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停售政策的影响,流动性将面临承压;还有资产负债严重错配、投资不当、定价不足以及大灾风险准备不足等各种风险,相互交织叠加,加剧了流动性风险。

  现金流之于企业,就像血液之于人体,只有血液充足且流动顺畅,人体才会健康。部分险企如何扭转现金流困局,已是迫在眉睫需解决的课题。

  “短期来看,要通过"瘦身"来化解个别激进险企的现金流风险。”有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支招称。比如,一些激进险企在二级市场持有很多优质资产,且与自身主营业务协同效应不强,可以通过大宗交易进行转让变现,既能减轻资产端压力,缓解现金流“饥渴”症状,又不会造成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也有一些险企买了很多优质资产,但和自身负债不匹配,有优质资产就要通过“瘦身”来解决流动性风险。

  记者注意到,富德生命人寿就在其2017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称,未来改善流动性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是:持续对资产进行优化,盘活存量资产,在现金流存在严重缺口等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退出非战略性持有的项目,以满足公司现金流需求,确保公司的流动性。

  在“偿二代”新监管体系下,增资已非解决现金流问题的“万能药”,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才是决胜的关键。多位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道出了其中原委,与“偿一代”时代有所不同,在“偿二代”下,增资对防范流动性风险、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改善作用,已经没有像“偿一代”时那么明显,优化资产配置、调整保费结构的作用可能会更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保险 机构 保监会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