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保险 / 汽车 / 房产 / P2P > 裸泳的保险公司:上半年亏损过亿的有11家公司

裸泳的保险公司:上半年亏损过亿的有11家公司

2017-08-28 12:47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张海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投资者报

通过对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进行扫描,《投资者报》发现,上半年亏损过亿的有11家公司。

  这些公司亏损背后,几个真相浮出水面:一是过度依赖理财险,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转型艰难;二是新公司受到万能险监管收紧的冲击,迅速转盈为亏;三是投资能力或者收支管理能力不足。

  中法人寿、新光海航偿付能力持续不达标,另有16家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逼近100%的监管红线。

  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自去年底,中国保监会出重拳整顿万能险、坚决“去杠杆”后,依靠“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人身险公司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不仅保费规模迅速缩水,利润也在大幅滑坡。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总保费收入2.15万亿元,同比下降5.77%。其中,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5.98%,为1.79万亿元。保户投资款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同比下降近六成,占人身险市场份额仅17%,较去年同期的37%大幅缩水。

  利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已经公布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利润合计15亿元,同比下降78%。

  没有了万能险这个增长利器,哪些保险公司依靠保障型产品、依靠真正的投资能力实现了利润增长?哪些公司又自此一蹶不振?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保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并进行相关采访,从净利润、偿付能力、现金流等多角度扫描,探究哪些公司在裸泳,哪些公司还不错。

  人身险亏损背后真相

  盈利是展示实力的最好方式之一,但很多公司尤其是一些明星公司显得有些落魄。

  根据统计显示,上半年31家寿险公司净利润为负,亏损过亿的就有11家。亏损居前的包括幸福人寿天安人寿等,亏损额分别为10.92亿元、7.73亿元。信泰保险、长城人寿、光大永明以及君康人寿也亏损超过两亿元。

  《投资者报》记者发现,这些公司经营不善背后,有以下几个过去隐藏的真相浮出水面:

  第一,过度依赖理财险,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难以为继,虽然想转型,但一时半刻很难。传统寿险经过多年铺设,才组建了大量代理人队伍去销售保障型产品,但这些依靠理财险的公司多采用银行渠道、电商渠道销售,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以幸福人寿、光大永明、弘康人寿、国联人寿、瑞泰人寿、中韩人寿等为代表,它们上半年的总保费滑落均超过五成。

  例如幸福人寿上半年巨亏10.92亿元,刚刚盈利两年再次陷入亏损。实际上,该公司自2007年11月成立以来常常亏损,8年合计亏损约30亿元,直到2015年跟随潮流走上资产驱动负债道路,经营困境才得到缓解,当年扭亏为盈,盈利3.35亿元。记者注意到,2015年,该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7亿元,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162亿元,万能险占规模保费比高达60%。但是好景不长,去年净利润缩减至1801万元,2017年上半年直接巨亏。

  不过幸福人寿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自2016年初就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司业务转型的发展策略,并主动压缩中短期产品、万能险保费规模,加大银保期交、个险等长期保障型业务的拓展。在转型过程中,资产端收益下降与负债端成本上升导致公司2017年上半年出现阶段性亏损。今年公司业务转型已经呈现一定的效果。

  光大永明人寿是一家典型依靠理财险撬动增长的公司,最大的保费来源是投连险。根据保监会的数据,去年上半年该公司投连险的规模达到181亿元,到今年上半年就滑落到36亿元。但即使投连险遭到了限制,依然是公司今年保费的主要来源。光大永明尽管在努力提升原保费,上半年的原保费收入增长了40%至28.5亿元,但是由于流动性的压力,仍然顶风增加了万能险的销售,同比增长10%,规模为12亿元。

  资料显示,光大永明人寿成立于2002年4月,由中外方股东中国光大集团、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联合组建,双方各持股50%。2010年7月28日,保监会正式批复光大永明合资转中资,中国光大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回归之后的光大永明人寿发展得并不顺畅。在此前的业务发展中,该公司主要以投连险业务为主,甚至曾创造单月投连险新增21.65亿元的神话,其在人身险企业的排名也逐步提升。保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光大永明的总保费收入分别为73.65亿元、315.02亿元、301.87亿元、411.88亿元,投连险占比分别为0.1%、68.56%、79.66%、76.29%。也就是说,自2013年起,光大永明依靠投连险实现了规模大幅增长。但2017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光大永明上半年的利润亏损高达2.4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2亿元。不过公司方面告诉记者,之所以造成账面亏损,主要源于会计准则下准备金折现率下降导致加提责任准备金超过1.5亿元所致。

  第二,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只赶上了资产驱动负债狂潮的尾巴,曾短暂盈利,很快就归于沉寂,甚至亏损。例如成立两年多的国联人寿,成立第一年就实现盈利0.16亿元,但是去年因理财险的收缩,公司亏损1.04亿元,今年上半年再次亏损0.75亿元。作为地方系保险,国联人寿由无锡国联发展(集团)公司等10家大型国有、民企共同发起,总部在江苏无锡。由于基础薄弱,不仅万能险规模减少了九成,不足6000万,就连监管层力推的原保费收入也无力维系,规模仅有5亿元,同比下降56%。

  第三,投资能力或者收支管理能力有所欠缺。有些公司即使总保费收入在上涨,但经营业绩仍然惨淡。天安人寿、吉祥人寿、泰康养老、德华安顾、中荷人寿陆家嘴(600663,股吧)国泰以及同方全球人寿都实现了总保费的增长,但净利润均发生亏损。由于上半年并不披露详细财务数据,只能说大致是投资能力或者支出大增等原因导致的。

  不管是哪类情况,人身险公司面对新的监管要求,不得不进行转型,但转型谈何容易?

  天安人寿过去被视为资产驱动负债的典型案例,尽管在积极转型,上半年原保费收入进账180亿元,大增88%,万能险缩水九成,总保费收入增长44%,但公司仍然亏损7.73亿元。

  再以位居杭州的信泰保险为例,其成立于2007年,经营10年来,只有2015年出现过短暂盈利,2016年亏损5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至3.52亿元。今年初,信泰保险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及资本市场持续震荡的不利环境下,公司的投资业务受到一定影响。下阶段,公司将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坚定价值发展之路,降低负债端成本,不断强化投资建设。

  多技傍身方能长远

  也许有人看到前述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典型公司时,会提出疑问:“它们是不是忘记了被监管层严打的相关保险公司了?”

  没错!它们是最深谙这类游戏的玩家,依靠万能险将保费规模推升至千亿级别。此次监管层收紧万能险,也是因为它们拿着万能险圈来的钱疯狂举牌,搅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这些公司也的确在监管重拳中受到最严厉的影响,直到现在安邦人寿还被困在“暂停三个月申报新产品”的处罚中。数据显示,安邦人寿万能险保费从去年上半年的175亿元降至27.5亿元,缩水98%。前海人寿万能险从去年同期的450亿元缩水至2.7亿元;恒大人寿则从199亿元降至6亿元。

  尽管昔日最倚仗的万能险保费出现断崖式、雪崩式下跌,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们应对危机的能力还是领先于很多公司。首先,恒大人寿和安邦人寿的原保费收入都大幅增长,增幅超过两倍,总保费同比下降不足两成,转型相对成功;其次是投资能力实在是高,即使被打压,投资收益仍然贡献了相当多的利润。

  以前海人寿为例,上半年利润为14.5亿元,尽管同比下降近八成,但是在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二。利润有很大一部分应来自万科、格力、南玻A等蓝筹股的持股收益。第一名为泰康保险,盈利18.7亿元。恒大人寿上半年净利润为6亿元,而去年同期还发生亏损。

  尽管这些公司因在资本市场上举牌而饱受非议,但需要承认的是,无论是恒大人寿还是安邦、前海等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举牌的上市公司多为优质蓝筹股,包括地产、银行股,符合价值投资逻辑,今年上半年这些蓝筹股的涨幅都较为可观。所以这些公司尽管遭遇重创,但是手持优质资产,抵御外部冲击还是没有太大问题。

  负债驱动盈利优势显现

  此前,非上市保险一旦公布半年报或者年报,最风光的多是发力理财险的公司,但是今年上半年盈利排名居前的多为负债驱动盈利模式的公司。

  根据统计,盈利排名前十的分别是泰康人寿、前海人寿、国华人寿友邦保险阳光人寿、恒大人寿、信诚人寿、中美联泰、华夏人寿和中英人寿,利润分别为18.7亿元、14.5亿元、10.5亿元、7.4亿元、6.2亿元、6亿元、4.9亿元、2.4亿元、2.37亿元和2.37亿元。

  其中,泰康人寿、友邦保险、阳光人寿、信诚人寿、华夏人寿、中英人寿等公司的保费来源主要为保障型产品。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保险业此前有一种印象,觉得中外合资险企水土不服,多数经营不善,但是今年上半年的成绩颠覆了固有偏见。盈利排名前十中,就有友邦保险、信诚人寿、中美联泰、中英人寿四家合资寿险。友邦保险盈利高达7.44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0.24亿元。合资寿险多奉行负债驱动盈利模式,重视业务价值,规模增长循序渐进,而这样的理念恰好符合当前的监管理念,迎来发展春天。

  16家公司偿付能力贴地飞行

  相比利润,对于很多保险公司的股东来说,偿付能力也是重要的指标。

  从二季度末数据来看,59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多数符合监管要求,不过也有16家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100%~150%之间,逼近100%的监管红线。

  其中,中法人寿、新光海航偿付能力均为负数。中法人寿二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843.06%,相较一季度末大幅下滑。同时,二季度末的保险业务收入仅为16.5万元,净利润-2040万元,净资产-4673万元。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D级。

  面对流动性枯竭的风险,中法人寿表示,正在全力推动增资扩股工作,以期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中法人寿拟增资13亿元,注册资本金将提高至15亿元,原股东鸿商集团、人济九鼎参与增资,并引入新的投资股东。

  新光海航人寿的情况亦不容乐观,二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393.56%,预计三季度末两项数字均为-443.79%。该公司解释称,由于资本金不足,已经暂停开展新业务,因此加剧了亏损,实际资本逐步走低。从偿付能力报告看,该公司暂无增资计划。

  除了上述两家公司亮起红灯外,瑞泰人寿、华夏人寿、国华人寿、珠江人寿、天安人寿等公司偿付能力也离踩线不远。

  天安人寿二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1.9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0.6%;国华人寿对应的指标分别为109.06%、118.51%,较一季度末均有所下滑;珠江人寿对应的指标分别为101.24%、120.31%。

  对此,多家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及流动性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前海人寿的做法颇具代表性,其表示,需要加强万能账户的流动性监控,增加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对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根据账户现金流情况,提前做好相应规划;加强退保经验数据的回溯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修订短期退保率假设;加强销售管理,引导客户长期持有保险合同等。

  由于万能险被限制,切断大量保费来源,海外评级机构纷纷将安邦、前海、天安等寿险公司评级展望降为“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认为,这些保险公司压力不小。前期趸交保费规模过大,快速下降难免加剧流动性风险,在转型中需要管控风险,及时进行现金流、资产负债压力测试,做好现金流风险的应急计划,如考虑使用存量现金和易变现资产来缓解流动性压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保险 亏损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