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太保披露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中业绩亮点频频。整体来看,上半年,太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775.56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1637.85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净利润65.09亿元,同比增长6.0%。
“顶梁柱”保险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寿险业务价值转型,向“价值”要增长,太保寿险成为行业“价值担当”;二是产险业务持续优化,协同优势助力太保产险再攀新高度;三是以新技术为抓手,“数字太保”战略步入正轨。
新业务价值同比劲涨59%,太保寿险向“价值”要增长
2017年,回归价值成为寿险业的集体关键词,8月中旬以来持续公布的A股四大上市险企半年报中,太保寿险成“价值担当”,新业务价值及新业务价值率两项指标,双双实现新突破。
纵向对比来看,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三年中,太保寿险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分别为38.2%,55.9%,59.0%,逐年提升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展示了太保寿险稳定、强劲的发展势头。
横向对比来看,在已公布的平安寿险、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中,2017年上半年,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59.0%,增速位列第一;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6.2%,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1.7%。同行业对比,太保寿险“高增长”优势十足,预示着未来发展“后劲”十足。
“高增长”是速度体现,而结构优化则是质量的展示。根据最新公布的中国太保半年报可以看出,在2017年,太保寿险坚持回归保障本源,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业务。数据显示,上半年长期保障型新业务首年年化保费达206.21亿元,同比增长73.8%。与此同时,续期业务持续发力,同比增长33.6%。新保业务同续期业务的同时发力,为太保寿险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新业务价值与保险业务的持续发力,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2017年上半年,太保寿险坚持人力和产能“双轮驱动”,坚持有效增员,提升新人质量,推动队伍结构改善;实施新“基本法”,通过“优增员、稳晋升、促健康、抓经营、强保障”,强化考核牵引。在此基础上,上半年太保收人月均人力达到87.0 万人,同比增长 49.5%,营销员月人均产能7189元。
除此之外,一项去年底以来公布的寿险企业关键指标——剩余边际余额,也同样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太保寿险首次公布寿险业务剩余边际余额数据,更透明的数据,让寿险业信心更足。最新半年报显示,太保寿险上半年剩余边际余额达2157.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0%。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太保寿险将有超2000亿元的利润释放空间。
太保产险业务增速创近3年新高,车险非车险双双承保盈利
作为产险公司“老三家”中的一员,太保产险依然保持强势态势,一方面公司在保险业务收入方面,增速强劲,同比创近3年新高;另一方面,盈利不断优化,太保产险上半年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均呈下降态势,且车险与非车险业务均实现承保盈利,其中非车险业务更是实现近3年首次承保盈利。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太保产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24.85亿元,同比增长6.6%,创近3年来该产险公司增速新高。
而作为保险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车险业务同样保持稳健上行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太保产险旗下机动车辆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98.43亿元,同比增长5.8%,而在2016年以及2015年,该险种保险业务收入增速分别在1.7%以及0.3%。
车险业务的走强,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客户服务品质的提升成为推动太保产险车险业务上行的重要推动力,太保产险陆续推出“金钥匙”、“太好赔”等品牌服务项目,直击车险理赔痛点,低出险、女性等优质客户数持续增长;二是保险集团的协同优势助力太保产险业务上行,在太保集团协同领域和业务模式持续创新的影响下,太保寿险营销员代理销售车险的资源共享机制持续优化,上半年交叉销售共计实现车险业务收入达到34.71亿元,同比增长36.3%。
业务协同的正面影响也正在显现,在核心渠道业务发展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下,太保产险成本率有所下行。数据显示,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8.7%,同比优化0.7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0.3、0.4个百分点。上半年该产险公司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均呈下降态势,且车险与非车险业务均实现了承保盈利,其中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98.6%;非车险业务近3年首次实现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至99.3%。
盈利能力方面,继2015年实现扭亏为盈,2016年综合成本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后,太保产险今年上半年盈利能力持续优化。公告显示,上半年该产险公司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均呈下降态势,且车险与非车险业务均实现了承保盈利。
数据显示,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8.7%,同比优化0.7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0.3、0.4个百分点。从具体业务来看,太保产险旗下车险业务保持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为98.6%;非车险业务近3年首次实现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至99.3%。
转型1.0“数字太保”步入收获期,客户经营模式升级
在太保产险、寿险双双上行的背后,中国太保集团近年来持续推动的战略转型功不可没。从寿险领域方面来看,客户的分布、特征、保障缺口得以放大,线上线下的联动又进一步挖掘出客户在健康领域的需求;从产险领域来看,进一步推动了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费用跟单系统的落地则对整体效益的优化有直接影响。
具体来看,基于太保寿险海量客户历史数据,太保寿险41家分公司应用大数据分析成果对老客户进行深度脸谱刻画,充分了解客户的分布、特征、保障缺口。数据显示,太保寿险整合寿险2.8亿保单、1.02亿客户资源数据,构建了多层级多维度60个关键字段的提数模型,覆盖各种组合分群需求。2017年上半年共创建分客群活动205个,实现加保客户数36.9万,加保保费25.3亿元。
基于此,有的放矢成为可能。太保寿险加强客户洞见,实施精准分客群经营,同时通过客制化产品创新推动客户经营模式升级,扩展保障种类,丰富保障内容,推出涵盖未成年人轻症的“少儿超能宝2.0”、针对中高端客群的高额医疗保障产品“乐享百万”等,通过提升产品保障能力,帮助营销员获取新客户;同时实施精准销售,对重点客群加保能力持续提升。
此外,借助“太平洋寿险”APP平台,线上线下联动成为太保寿险挖掘客户健康需求的另一利器。据了解,太保寿险在公司APP平台开展了面向广大客户的大型线上跑活动,营销员通过邀请客户参与,培养客户健康运动习惯,挖掘健康需求,同时向客户精准推荐保障型产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计120万名客户参加线上跑活动,其中24.8万客户在上半年购买了长险保单。
战略转型1.0在产险领域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以及整体效益的提升。从车险业务方面来看,太保产险通过运用分省纯风险保费模型,细化核保定价和客户分群管理,提升风险选择能力和精准定价能力,大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坚决淘汰劣质业务;2017年费用跟单系统全面落地,41家分公司完成跟单系统内费用规则配置,保单规则命中率达100%,实现车险销售费用的全系统化跟单管理;导入并应用预期赔付率与保单成本率,深化费赔折绩联动,强化保单管理,先算账后做业务,有效地促进资源向核心渠道、优质客户、重点区域倾斜,提升投入产出比;持续优化关键环节管理、加强理赔反欺诈、工具升级等方面加强推进车险理赔减损,改善综合赔付率,提升服务时效和理赔质量。
从非车险领域来看,加强智能化和数字化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应用,推动费用跟单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保单颗粒度的费用跟单管理,不断完善承保风险地图功能,新增基于地级市的历史出险原因统计和最大赔案定位查询等功能,不断加强数据标准化和风控一体化建设,为提升专业风险管理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时至今日,中国太保的战略转型也随着时间的推进有所升级。今年上半年履新的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在半年报中表示,“太保一定会将转型进行到底。”在前期转型成效的基础上,孔庆伟透露了太保规划启动的“转型2.0”计划,即围绕“人才”、“数字”、“协同”、“管控”、“布局”这五大关键词,着力于关键领域内的能力提升。
2017 年,中国太保迎来上市十年,也再一次站在了历史新的起点上。孔庆伟称,“如何抓住保险业的战略机遇,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实现新一轮的发展,我们的答案是牢牢把握 ‘不变’与‘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