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险业遵从“保险业姓保”、业务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下,企业如何做好继续规模扩张还是效益经营的选择题,渤海人寿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经常思考的问题。
记者日前专访渤海人寿副董事长、临时负责人郭健时,他给出了明确答案:监管连续出台文件,力推保险机构走上“回归之路”,保险机构也在经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拥抱的转型。当下的保险业,在监管和保险机构的“二重奏”下,“唯保费论英雄”的时代已终结,“效益为王”的时代正在来临。
在郭健看来,渤海人寿在资本金、盈利速度方面的成绩仅仅代表过去,建立百年老店不应是“粗放式”发展,而是精细化经营。为此,从去年底开始,渤海人寿已经开启了由董事会总体部署、经营管理团队组织落实、各个业务渠道具体实施的转型之路,通过加强追踪监控、调整考核指标和费用管理预算指标等举措多管齐下,持续提升业务“含金量”。同时,渤海人寿也在依托股东资源制定自己战略规划,打造金融资源一体化的广泛合作平台。
砍掉该砍的 转型增强原动力
寿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强化风险管控、明确发展定位势在必行,这是渤海人寿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团队的共识。去年底至今,渤海人寿将策略转向保障型业务,提升原保费和期交业务比例。
据介绍,在产品端,渤海人寿主动停售了34款产品,着力开发定期寿险、养老年金保险、终身寿险等产品,目前在售的30款产品中,保障类产品的占比达到73%。
郭健认为,随着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回落、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保险业利差不断收窄,转型保障产品,实现业务结构优化,降低利率风险,这与“保险姓保”的监管政策不谋而合。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渤海人寿在保费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多项核心指标均超过保监会规定的刚性要求。
在谈到回归保障方面,郭健重点介绍了一款公司的一款代表性产品——“渤海人寿优选定期寿险”,据了解,该产品“投保简易、选择灵活、低费率、高保障”,已然成为互联网保险界的“网红”产品。
郭健介绍,后续渤海人寿将继续贯彻进行业务转型,根植客户需求、深化客户分层,重点研究针对少儿、核心家庭、慢性病等次标准体人群、养老客户等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定制化特色的保障型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原标题:保费论英雄时代终结 保险业“效益为王”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