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地144亿元的总利润中,有将近1/5是来自资产和股权的出售。尤其是2016年底,绿地相继出售了黄浦江边的一块商办用地以及其所持有的上海农村商业银行4%股权,为绿地带来了26.6亿元的收益。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来看,碧桂园1506.6亿元,万科1502.7亿元,恒大1098亿元,而绿地为585.3亿元,不及碧桂园、万科的1/2。从目前趋势看,绿地集团与房企前三强的差距还在加大。
激进扩张的“上天入地”
时来天地皆同力。时间指针拨回到2015年初,“新王”绿地登顶后,万科官微随后发布了一张“你懂的”图片,绿地则在官微发布了霸气十足的“上天入地出海”作为回应。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绿地在短短的两年间就与碧桂园、万科、恒大渐行渐远?“做政府想做的事”是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长袖善舞之道。一方面,绿地通过兴建超高层建筑地标、参与轨道交通大型公建等,使绿地在各地得以迅速打开局面,大规模扩张;但另一方面,资深地产人士优淘城总裁薛建雄认为,绿地此前的激进扩张,投资时间长,成本回收慢,也会吞噬其资金流,造成负债承压。持续快跑做大规模扩张后,绿地不得不面对过快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多位地产界人士向记者表示,绿地在东北的项目面临着销售困难、资金链紧张等问题,一些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延期甚至停工。
对此,绿地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每个企业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对绿地来说,房地产是主业,但不是全部,绿地会充分利用政府资源,这是在市场运行规则范围内的一种方式,也是绿地的竞争优势。目前,绿地大基建尽量用轻资产化的运营模式,得到政策支持,比如轨道交通,有大量的企业获得银行和相关政策照顾性贷款。他也表示,大基建项目的投入比较大,前几年现金流的负数比较高,现在已经实现了根本性好转。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地目前的压力在于其对于住宅产业的投资力度节奏在放缓,而此类业务又是其比重较大的业务,后续或需要强化对此类领域的投资。“否则其他投资相对来说会有较大的投资风险,或者说更加需要平衡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