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提出的“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预示着“长效机制”可能将成为2017年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落脚点。而上海在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上已经迈出了脚步。
“三个为主”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
昨天,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做工作报告时指出,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上海将坚持以居住为主、市民消费为主、普通商品住房为主,构建更加完善的住房市场体系,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健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优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征收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货币化动迁安置等。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看来,上海“三个为主”的原则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
杨红旭认为:“‘三个为主’,还有‘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就很鲜明的把住房定位在居住功能为主,这个体系它应该是跟中央目前所提出来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最高的指示和定位是相契合的。”
杨红旭表示,上海在探索房地产长效机制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
杨红旭说:“一个方面就是住房保障体系确立得比较早,廉租、公租比较到位;另外,在前几年上海市建立共有产权法,就是政府和中低收入家庭对于一套房子拥有不同的持股比例;此外,上海比较早的开征了房产税。”
上海、深圳示范效应明显
目前除了上海,深圳市规土委近日也表示,正加快建立楼市发展长效机制。包括加强资金监管,来支持共有住房建设;建立购租一体化住房制度等。杨红旭认为,在国家顶层设计还没有出台之前,上海和深圳的示范效应可能将影响其他城市跟进探索。
杨红旭:“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草拟一个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文本,在中央的要求之下,各地都是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尝试。”
楼市长效机制加速推进
事实上,面对楼市的高温,自去年9月底热点城市限购限贷,到目前,我国楼市调控进入了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的“四限时代”。楼市调控“没有最严,只有更严”。不过,这些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往往只是应急之需,要想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还需要短期和长期相结合。
不难发现,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加快研究建立”,到今年3月公布政府工作报告的“加快建立和完善”,再到现在的“加快形成”,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态度出现微妙变化。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这意味着楼市的长效机制已经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在最近的楼市调控中就已经显现。
张大伟表示:“在最近的楼市调控中,很多人关注到有一个政策就是限售政策,这个政策其实就跟过去的调控不太一样。过去的调控更多的是在交易环节做出来的一些减法调控,这个限售的话,其实它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持有环节做出一些调控的变化。”
条件具备亟待全方位改革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指出,长效机制还需要在住房、供地、财税等关键领域实现制度性突破。“比如说,对于供地计划这块的这种设置,我们可以制定出一个五年的相对比较大的增加土地供应的这样的要求,但是具体执行到每年的时候可能还会进行调整。税务部门出台长效机制的难度也比较大,比如房产税,它的出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掣肘。出台长效机制可能还要考虑细节更加的丰富。”
可见,楼市调控既要加短鞭,更要用长策。既针对“炒”遏制投机,也要针对“住”稳定预期、保障需求。在楼市调控中,应抓住改革“窗口期”的机遇,围绕“住有所居”的目标,理顺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和人口政策,正本清源,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