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他(她)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没有家庭生活。就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空巢青年的人群数量已超过5000万。
身为五千万分之一,我有两个惨绝人寰的体验:
一是去电影院买电影票,我说了买一张,售票员都会贴心的追问一句“买一张吗?”,放佛一个人看电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二是每次周末睡懒觉,如果一不小心从中午睡到黄昏,那么醒来就是昏暗而安静的卧室,那种充斥宇宙的孤独感每次都让我戚戚然。
是什么导致了空巢青年的出现呢?
一是高企的房价。高房价成为在一线城市工作的青年无法购房和正常生活的第一大门槛。
以一线城市为例,根据安居客的统计数据,上海、北京、深圳的最新房价分别为53384元/平、53693元/平、45883元/平。假设需要购买50平住房、首付比率为30%,那么一线城市的首付大约需要70万-80万元。根据空巢青年的调研数据,32%的空巢青年月收入低于5000元、43%的月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假设空巢青年月收入为10000元,那么不吃不喝不纳税的情况下一年可以攒12万元,简单计算就可以知道攒够70万-80万元的首付款,需要至少工作6年左右。
二是高企的房租和生活成本使攒钱变得极为困难。德意志银行发布的《全球城市价格指数地图》里面有一项廉价约会指数(cheap date index)显示,在上海约会的成本大约是81.6美元(折算成人民币约560元),在全球各大城市里排名32位。这560元的约会成本是打车、吃饭、饮料和电影票等各类约会支出的总和。怎么样,是不是吓尿了?
小时候看《东北一家人》,里面有个段子说:“血压高,血脂高,职位不高;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政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腰间盘突出。”
在一线城市挣扎的空巢青年现在面临的是“房价高,支出高,收入不高”的窘境。
在这种情况下,情感需求自然被追求一段情感的巨大成本所轻易击败,最后只能接受“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的生活状态,而且,一个人久了,也会渐渐觉得一个人没有什么不好。
但其实,一个人久了,也没有什么好的呀!一个人空巢久了,时不时看到二人世界的你侬我侬,三口之家的温馨生活,那种充斥宇宙的孤独感也会时不时冒出来折磨人。
那么,如何避免成为空巢青年呢?
首先,不要扎堆往容易成为空巢青年的行业里挤。互联网、金融和医药是空巢青年聚集的三大行业,这三个行业看似薪酬高、前景好,实际情况却是工作节奏太快、加班太多,很容易变成没有多少时间去满足自身情感需求的状态,最后只能是一个人加班到半夜,然后一个人睡觉到清晨。所以,行业选择最好有一定的逆向思维,现在火热的行业未必能火过未来10年,比如根据前程无忧的调查显示,高科技行业和金融行业依然是毕业生的首选,占比依次是34.5%和15.9%。当所有人都觉得一个行业好的时候,是不是也到了这个行业进入成熟期、空间变小的阶段了呢?
其次,不要扎堆往一线城市挤。深圳、北京、广州和上海这四个一线城市是空巢青年的聚集地,空巢青年人数都在200万至300万左右。在去往一线城市之前,首先盘算一下自己家庭的储蓄状况和自己的工资情况,看攒够房子的首付需要多长时间,虽然一线城市机会多、资源好,但梦想很容易被现实打败。
就目前的数据而言,对新一届应届生是否选择逃离北上广有所出入。
按前程无忧的调研数据,一线城市依然是异地求职的首选城市,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是今年应届毕业生的首选,占比依次是32.2%、27.8%、26.8%和18.2%。北京因为空气质量差在一线城市中垫底,从城市比较的角度来看,未来北京的房价在一线城市中可能调整压力最大。
但根据百度指数的数据,2016年1月至5月搜索“逃离北上广”的用户中20-29岁的占比是27%,但今年1月至5月这一比例上升至33%,可能反映了本科、硕士应届毕业生对离开北上广深的意愿在提升。
再来,不要追求生男孩了。自己是空巢青年也就罢了,没必要让自己的儿子在20年后依然变成空巢青年。按大数据统计,目前空巢青年中男女占比极不均衡,男性空巢青年占比为64%、女性空巢青年占比为36%。另外,根据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5年0-4岁男娃有66.8万人,但0-4岁女娃的数量仅有57.5万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男士可以选择年龄差距4岁以上的女士结婚、可以选择娶外国女士等),未来20年大约有10万男士会被剩下。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生女孩才是比较省心的选项?
最后,孤独也是一种历练。对于刚开始学会独立的青年人来说,孤独其实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历练,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这种人生状态,而是要对自己、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定位与判断,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在大城市做空巢青年,还是回小城市小富即安,青年期都是用来奋斗的,在缘分和机遇没有到来的时候,慎独而不放弃努力,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不放弃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