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嘉兴市的一场土地拍卖会,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当天嘉兴有8宗地入市,参与土拍的房企却有数百家;因参与土拍的人数过多,嘉兴市国土资源局不得不将土拍会移至可以容纳上千人的嘉兴大剧院,参与竞拍的房企数、人数可谓创下了嘉兴土拍的纪录。
这场火爆土拍的背后,最令市场咋舌的是,原来房企也要摇号拿地,而且中标的房企居然会像彩票中奖一样欣喜若狂。
从细节上看,此次土拍的火爆与嘉兴设置的最高限价、竞争30天内缴纳土地出让金比例、抽签等竞买规则有关,为了提高中签率,不少房企以旗下子公司“马甲”参与,由此引发了这场火爆的土拍。以土拍现场的情况看,如果没有这些规则,嘉兴再出地王的可能性较高。
此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出台文件要求各地保证住宅用地供应平稳有序: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文件还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出让土地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竞价方式,包括“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房价”、超过溢价率一定比例后现房销售或竞自持面积等,坚决防止出现区域性总价、土地或楼面单价新高等情况,严防高价地扰乱市场预期。
实际上,在此次土拍前,嘉兴市进一步出台了调控政策,规定“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取得住房不动产权证未满2年的,不得上市交易,不得办理转让公证手续”,但调控政策的升级并没有挡住房企在嘉兴的拿地热情。
另外,在4月份的50个城市土地溢价率排名中,嘉兴市以199%的溢价率居榜首。对于房企而言,在土地市场明显偏热的嘉兴拿地,其逻辑在于,嘉兴设立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未来可以承接上海溢出的购房需求,在嘉兴的项目增值空间较大;此次土拍设置最高限价,意味着不会因为“价高者得”而产生地王,而摇号中标的房企可以锁定拿地项目的成本。
嘉兴土拍的火爆,只是当下房企“土地饥渴症”的一个缩影。去年不断涌现的“地王”引发了各个城市对土地拍卖规则的调整,但房企在经历一波去库存后,补库存、拿地的热情不减,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国内50个城市土地成交面积为58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
土地储备是房企冲击规模的后劲保证,对很多房企而言,在房地产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下,规模代表了江湖地位,也是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各个城市调整土地拍卖规则,对拿地房企的实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嘉兴土拍在最高限价的基础上要求房企竞争30天内缴纳土地出让金比例,如果房企没有全款拿地的实力,将不得不出局。对诸多中小房企而言,积极拿地、对土地的“饥渴症”背后,也许有着害怕被“淘汰”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