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在京召开。全会研究讨论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下称《总体规划》),一致同意将《总体规划》按程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会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指出,北京要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与今年3月份《总体规划》草案公示版的“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相比,此次送审稿增加了“一核”、“一区”两个新概念。有媒体称“一区”指刚刚设立的河北省“雄安新区”。5月19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官方微博辟谣称,雄安新区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错误解读,“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区”;“一区”是指北京的生态涵养区。
针对上述两个新概念,澎湃新闻专访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等六校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教授。杨开忠表示,“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区,即北京旧城或老城,包括东、西城,是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核心载体,是首都功能核心区。目前,这一地区严重过密,人口密度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7倍,是北京城市功能疏解的重中之重,因此,中央把“老城重组”作为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格局的核心对象。此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突出强调“一核”战略意义重大;“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这是首都生态平衡直接的战略屏障,凸显出来有利于加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优先战略,对打造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首都功能核心区:既是政治中心核心承载区,也是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
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官方微博,本次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上讨论的《总体规划》提出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是对北京市域范围内空间格局做出的规划安排。
其中“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是指“中心城区”;“一副”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是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是指“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和房山新城等;“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3月份《总体规划》草案公示版明确,“一主”指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但当时还尚未提出“一核”的概念。
近日,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总体规划》中的“一核”概念就是此前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提出的“中央政务区”。
对此,杨开忠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北京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一核”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其功能不仅仅是政务,还包括文化,它既是北京政治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同时也是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其功能包括政治的国际交往和文化的国际交往。虽然不可能把所有中央政府部委集中到区域内,但适度的集中是有必要的。
北京“十三五”规划:要推进实施老城重组,优化调整行政区划
“中央政务区”的概念,最早由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提出。2015年11月,他在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年会上提出,北京在“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是办好两件事,一是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二是推动“老城重组”,优化调整东、西城行政区划,建立中央政务区或首都区。
2016年1月20日,连玉明在北京“两会”上拿出提案,建议推动老城重组,优化调整东城区、西城区行政区划,加快建立“中央政务区”。
连玉明提出,中央明确“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建立“中央政务区”提供了最好的时机。推动东西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强化中央政务服务功能,弱化中心城区的经济功能符合中央要求。
2016年1月22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北京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北京将推动老城功能重组。强化核心区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等高端服务功能。
2016年1月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要优化提升首度核心功能。“十三五”时期,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推进城市内部功能重组。
关于城六区,《规划》指出,城六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的主承载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重要区域,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区域。要推进实施老城重组,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强化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等服务功能。
《规划》还强调,要坚持调整疏解与优化提升并重,集中力量实施东城区、西城区301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提升项目,推进老城区平房院落修缮改造、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