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 保险 / 汽车 房产 / P2P > 深圳房价9月环比连跌 下半年楼市周期调整继续!

深圳房价9月环比连跌 下半年楼市周期调整继续!

2017-07-03 09:12  来源:第一黄金网 作者:周晔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第一黄金网

自2016年开始,国家对楼市宏观调控开始大幅度进行,截止到目前为止,初见成效。

据7月1日深圳市规土委发布的6月份房价数据显示,当月房价为54492元/平方米,较5月份微幅下滑。至此,深圳房价已经出现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深圳房价的这种变化对于全国房地产调控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深圳房地产调控 楼市调控

楼市调控

深圳房价连跌


对于控制一线、二线城市的高房价,从去年9月底开始,已有多个城市推出或升级了限购、限贷等综合措施。这是各地为落实去年7月26日中央提出的“抑制资产泡沫”而采取的措施之一。当年10月28日,中央再次强调要“注重抑制资产泡沫”。

国家统计局去年1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房价走势明显趋稳。与11月份上半月比,下半月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中,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降幅在0.1个至0.9个百分点之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组数据与深圳市房价走势相一致。而深圳市本轮房价环比出现下跌的时间是去年10月份,是各地房地产调控加码的次月。

去年12月14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在再次明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的同时,还提及要加快研究建立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也成为各地、各部门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的重要依据之一。随后在12月2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则明确提出要“抑制房地产泡沫”。

今年4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同发布《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通知》,要求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五类”调控目标,加强对本地区市县住宅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监督指导。各界普遍认为,这个通知是对症下药之举。掌握了住宅用地的供求关系,再辅之以限购、限贷等措施,稳住房价的基础就被大大的夯实了。

通过上面对政策的梳理,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深圳房价环比九连跌说明目前房地产调控的定位是准确的,各地、各部门围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理念推出了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综合措施,并着手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最后,深圳房价环比九连跌对于全国房地产调控的非同一般的信号意义则是,当前的房地产调控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既抑制了房地产泡沫,又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未来,随着这些调控手段的优化升级,一个健康平稳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就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全国楼市调整期下半年仍将持续


6月28日中国银行发布《2017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下半年楼市整体还将继续降温,调整周期也将持续。

报告认为,下半年楼市的销售增速将继续回落。一方面,刚性需求和部分改善性需求已在前期得以释放,在调控趋严、房价松动的背景下,居民观望情绪上升,购房意愿下降。另一方面,此轮调控不仅打击投资性需求,提高二套首付比例等降低了改善性需求的购房动力,投资性和改善性需求的释放将有所放慢。

中行认为,下半年房价涨幅整体也将放缓,部分区域房价还将有所松动。“受较严调控政策影响,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将继续放缓,部分城市房价还有可能下跌。”中行介绍,在非限购地区中,前期涨幅较低、具有较好经济社会基础的二线城市房价将继续上升,而库存较高的三四线城市由于供给充足,房价将趋于稳定。

此外,报告认为,在强调控、严监管、融资趋紧下,房地产投资也将有所放缓,但大幅降低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中行认为,当前在从严调控下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但仍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如何平衡满足合理改善性需求和打击投机性需求。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打击了过度投资和投机购房需求,但也限制了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个问题则是,如何摆脱楼市调控的政策循环,打破房价的上涨预期。

“未来,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政策上还需要供需结合,在加强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同时,注重发挥土地供应、机制建设等供给手段的作用。”中行表示。

(原标题:深圳房价连跌 中行发布报告:2017下半年楼市周期调整继续)


推荐阅读>>>


“娃娃房”即孩子名下登记的房产 你可能想不到的6大隐患!


超20城接入异地转移接续平台住房公积金“全国漫游”倒计时


环京楼市备案1万多实际卖超2万 加价销售风头不减


免责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财经365"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