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满脑子是只要买房就能赚钱,根本没有风险意识,很少有人评估风险。但地产大佬却不一样,他们拥有敏锐的嗅觉,能感知到常人不能感知的东西,往往出手都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7月11日上午,万达商业、融创中国联合发布公告:融创中国以295.75亿元收购了13个万达文旅城的项目股权,并以335.95亿元收购万达旗下的76个酒店。这次交易的总额达到631.7亿元,这是年内最大规模的房企资产并购,没有一丝防备、没有一丝顾虑,就这样刷爆了所有新闻客户端的头条。
众所周知王健林的万达集团是中国商业地产的奇迹,常年盘踞第一,而这位国民公公也常以大手笔的“买买买”闻名遐迩,此次却是一反常态的“卖卖卖”,让没有任何预兆,令所有人摸不着头脑。但很快王健林便表态称,转让项目大幅降低万达商业负债,让万达商业进一步实现轻资产化运营。这次回收资金全部用于还贷,万达商业计划今年内,清偿绝大部分银行贷款。被称为“激进派”的孙宏斌事后也透露,此次交易所用资金完全来自融创自有资金。
万达提出转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两年之前王健林就多次表态“不再做地产商”,这与眼下很多房企加速布局寻求规模扩大背道而驰。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看好,大象转身岂非易事?上个月银行大量清仓涉及万达各类基金,这一风波可见金融风险随时可能爆发,大而不倒并非神话,毕竟你不是央企。
房企负债这可能是压垮很多房企的致命因素。截至5月7日,公布年报的上市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79.3%,同比2015年年底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左右。23家内地房企(包括A股上市和港股上市的内地房企)的债务超过千亿,多家明星房地产企业,负债率高居85%以上。也就是说,不只是指中小房企在面临着债务危机,即使大房企也难逃高负债的风险。
突然,2017年信贷政策风向陡转,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房企们才发现,2017年要想活好,最要紧的还是钱的问题。
高负债是一把双刃剑,当经济高速增长,信贷处于扩张阶段,通过高负债可以加速资产扩张速度,而当信贷步入收缩调整期,甚至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时,高负债率可能是自宫的利刃,此时安全第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在不久前潘石屹接连宣布出售旗下三个项目,包括北京CBD核心区的资产,之前“不去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嘉诚多次卖楼都曾引发热议,他们目的其实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资金安全回收。
底层做生意,高层做交易,背后或许还有更深的玄机,不管怎样,快速出手肯定是嗅到风险了。就像李嘉诚所言,商人的首要目标是让资本安全,然后才是增值。
北京、上海、深圳未来5年供地计划均已发布,大规模供地超过预期,这类城市的房子不再像去年那样紧缺,其它城市还会缺房子吗?“房子不是用来炒的”,政策红线很清晰,还怎么炒得起来呢?
房地产无疑是全国最大的博傻领域,以前老大妈买白菜一样买房子,其收益比院士一辈子的工资都多。伴随房地产步入下半场,房地产投资专业化与机构化时代已经到来,这和股市的发展历程非常相似,就股市而言,机构投资者在专业技术、资金实力、信息机会等方面都令散户望尘莫及,同样机构投资者未来在房地产投资领域也会逐步成为主体。
近来北京、上海等地拍地只租不售,房企自持70年,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同时今年资产并购提速,泰禾集团等上半年在北京及二线城市大举并购商办及地产公司股权,全国性资产并购重组的序幕才刚刚掀开。
李嘉诚、潘石屹等纷纷出售资产,对我们家庭而言也有警示意义,政策红利已去,要顺应趋势,及早做好房产优化配置。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卖房,而是高卖低买做好优化并规避风险,比如有些老房子宜居度很差,而每平十几万,要是没有学区功能你会去买去住吗?这类产品保值度较差,增值空间有限,应该及早换成更具升值潜力的新房或次新房,或者换成更优质的产品,一次优化置换胜过多少年的劳动收益。切记,地段已经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房子都是10万+的产品。
未雨绸缪,做好家庭房产优化配置。有的时候该做加法,有的时候就要做减法,有减有加,想好退路才是投资之道。
房地产以及告别盲目买房的时代,现在买房需要审时度势,买房时远不是只考虑地段这么简单了,现阶段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房产中介,抑或炒房者的日子都不好过,房地产市场已经在调控的作用下趋于平稳,房价虽然下来了,但是可以看到买房的人却是更加谨慎了。(原标题:一句话点破,为何地产大佬都在抛售房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