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这对房产抑制一些地方房价疯狂上涨具有急刹车的作用。而在具体操作中,一些房企通过多种渠道规避调控、减少“损失”,导致房地产交易市场暗流涌动、乱象丛生。
专家建议加强监管,标本兼治地整顿和引导房地产市场秩序。
变相加价手段翻新
对政府限价措施,《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暗访发现,多家房企采取变通方式变相提高房价,以车库合同、装修合同涵盖加价部分的情况突出。
4月29日,南方某市一楼盘二期开盘,102平方米三居室、123平方米三居室、141平方米四居室的折后单价低至每平方米9500~11500元,甚至低于周边二手房价格,但买家需要捆绑购买一个30万元的车位,此外还要另加每平方米1000元的装修费。
本刊记者走访该市某地多个全新楼盘发现,某套80平方米小三居单价每平米1.9万元、总价158万元,但该套房备案价仅为100万元。另一套64平方米两居总价是147.2万元,其中房子装修款高达64万元,捆绑销售一个16万元的车位。
在华北一些区县,政府对房价上涨有一定限制,新房预售备案实行“一房一价”,但由于需求强劲,楼盘成交价高于备案价格、开发商捆绑销售等行为,已成近乎公开的“潜规则”。本刊记者采访的某商品房政府备案价为每平方米1.9万元,但目前市场实际价格达到每平方米2.8万元。
一些地方出现加价新花样。
华东某市一些热门楼盘以“茶水费”方式补足差价。比如某楼盘预售价格仅有9.5万元/平方米,远低于开发商预期的12万元/平方米,但该楼盘暗地加价每平方米1.2万元,多出来的钱是“茶水费”,以现金形式交给开发商委托的中介机构。据了解,“茶水费”超过50万元的楼盘不止一家。
西南某楼盘利用房源供不应求进行“饥饿营销”,先让购房者缴纳10万元可退的意向金,有意购房者还需再缴纳10万元不能退的“诚意金”。
多位销售人员坦言,房源紧俏,买家也看好后市,愿意签阴阳合同,即便被政府查处,“大不了退还款项,房企也没有额外损失和风险”。
“新房变二手房”规避限价
除了变相加价,一些房企还想方设法将“限价房”变身二手房,摆脱限价束缚。一家开发商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一些房企先将现房卖给企业内部员工,由其找到下家,以二手房价格出售后,再与公司分成。
东部某省份省会城市一楼盘2月份共成交498套房源,签约均价仅每平方米9338元,每平方米比周边在售二手房价格低约5000元,但实际上这些房源被该房企的股东方以备案价购买,转而以二手房形式再次售卖。本刊记者查阅二手房交易网站发现,该项目二手房源销售均价在1.5万元/平方米以上。
该知情人表示,开发商此举是为了绕开备案价限制的规定,变相涨价。虽然颇费周折,但也能挽回部分“损失”:从新房变成二手房,期间要承担房产总价约6.6%的增值税、个税,以及1%~3%的契税,但明显低于超过30%的“限价”价格差。
“开发商让你买套房,等于直接送钱”
某地产项目营销总监吴某说,房企拿地成本、开发成本不一样,房子质量不一样,但要求低于市场价,甚至低于周边二手房价格的天花板价,“限价房”必会遭到哄抢,购房资格也成了“大蛋糕”,抢到就是赚到。
“我现在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帮别人买套房,基本上天天都有人打电话或者找上门来请我帮忙买房。去年大多数还帮得上忙,今年一季度以来,能够让他买上房就是天大的面子了。现在开发商让你买套房,等于直接送钱。”一家新房代销公司负责人坦言。
多家房企负责人表示,楼盘限价让“房号”成为含金量很高的稀缺资源,房企掌握绝对支配权,容易滋生寻租行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国内某知名房企在杭州有多个楼盘,目前尚未公开开盘,但房子已经多被关系户内定。
“许多人有房价还会涨的预期,买到即赚到,一些客户都是关系户。如一个楼盘只有130套房源,现在递条子的关系户就500人,最后我们只能通过关系户摇号的方式出售。”该房企东南区域公司营销中心负责人说。(原标题:楼市新乱象:新房卖员工变二手房规避限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