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 保险 / 汽车 房产 / P2P > 买房还是租房?看看房地产商和经济学家怎样说

买房还是租房?看看房地产商和经济学家怎样说

2017-08-09 22:03  来源:中财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财网

  “租售同权”会怎么影响你的生活?

  “如何建立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回归房子的居住属性是本次论坛最为令人瞩目的话题。

  多位房地产商、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均呼吁应该发展租赁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办公厅主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指出,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城市要增加住宅用地和公共租赁房的供应,如北京、广州、成都、武汉等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发展租赁住房的意见》,未来租赁市场将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也表示,房子用来住的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是调动存量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从而提高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

  他认为,充分调动资源的一个方面即是,加快发展租赁市场,未来租赁市场的发展包括由一些央企长期持有成为租赁型企业的方式,也包括通过个人持有,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满足租住需求的模式。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谈及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时也提到,要增加中心城市群或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群现有的供给,盘活现有存量,增加房源供给,不是把大量的土地开发能力放到已经没有太多人流入的三四线城市,加快流通,以及发展租赁。

  在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的背景下,房价的走向会如何?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租赁市场和购房市场是独立的市场,针对的是不同人群。租赁的人口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些人的需求就是租房,需要在租房市场停留比较长的时间。其次,房价和租金的决定机制不一样,房价的决定机制是和供需关系等相关的,但是租金的决定机制是收入,不会因为政策等变动租金支出增加,所以租金是稳定的。

  房地产企业会活得很艰难吗?

  在土地规则改变和多元化浪潮的双重夹击下,开发商如何去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保利地产集团副总经理余英认为,未来仍然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他指出,现在住宅资产经营管理的规模也达到了200万亿级别,多地推行了只租不售的租赁用地和租售同权的政策也落地了,使得房地产住宅资产管理的未来前景可能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余英也强调,“我们做房地产的不存在转型,保利地产只会做地产,不会做别的。”

  旭辉集团创始人、旭辉控股董事兼主席林中指出,以前是站在今天要看懂明天,但现在很难看得清楚明天,因而要从“今天看后天”,进而“站在后天来看明天”,从而更好地把握明天。

  在这种逻辑下,林中认为房地产行业存在20周年长周期的变化,而目前行业正处在第一个长周期到第二个长周期的过渡阶段。未来20年不会出现房地产泡沫破裂。

  恒隆集团、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也看好未来,他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很大,机会很多。”他也直言不赞同“去地产化”,原因是多元化发展在历史上没有长远成功的。

  多名业界人士表示,未来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中原集团主席兼总裁施永青称,未来开发商竞争激烈之后会形成合并,大房企的吃掉小房企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导致几个大型开发商的占比会很快上升,并最终超过50%。

  巴曙松也表示,这一次房地产调控力度空前,会引发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房地产行业的洗牌,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认为,未来的开发商真正的出路是升级换代,它们将会会从建筑商变成服务商,从制造业走向服务业。她同时也不看好房地产多元化的布局。“多元化是一个伪概念。世界上无论哪个行业,没有一个多元化做得好的,多元化做着做着都把自己做没了。”

  一句话精彩观点
  著名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长效机制就是为了能长治久安,就是为了使我们的机制更好地根据市场机制运行。房地产税是楼市调控的一个长效机制,呼吁赶快实行。房产税实施后,房价不会暴跌。

  禹洲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龙安:
  现在大家都追求土地储备,不追求盈利空间,不追求抗风险能力,这跟我们整个产业的引导有关系。房地产行业目前盈利空间已经降到跟制造业差不多了,甚至比制造业还略低。我想3年以后肯定会扭转过来,现在香港大家都很清楚风险在哪里。

  路劲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单伟豹:
  市场经济还是要绝对回归理性,以利润做主导,长期不赚钱还是要撤的。香港的开发商不管市场占有率多大,还是很稳健的,而且几乎是永远存在。在内地出去的(开发商)可能会有一些改变。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
  未来的市场整体趋势是向下的。今年的市场会超过去年,但是明后年的市场蛋糕不会变得更大。在房地产市场将趋于平稳,平稳不见得就健康,但是等到长效机制出来,我们可能会再慢慢过渡到健康的时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