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 保险 / 汽车 房产 / P2P > 大棚里“种”房子屡禁不止究竟是何原因?

大棚里“种”房子屡禁不止究竟是何原因?

2017-08-14 23:08  来源:北京日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北京日报


大棚里“种”房子屡禁不止究竟是何原因?

近日,头顶“生态农庄”“田园别墅”“农家院”等名义售卖的“大棚房”正被整改、拆除。然而,记者暗访发现,一边紧锣密鼓拆除,一边仍然顶风销售,还有业主“躲猫猫”企图避过风头。原本该用于蔬菜种植的农业设施大棚,为何热衷“种”房子,且屡禁不止?

违法“大棚房”,拆除没商量

连日来,本市的违法“大棚房”正在紧锣密鼓地整治、拆除。前天,记者在位于通州区永乐店镇小务村的农场看到,蔬菜温室的操作间房门大开,工人忙着从里面搬出大大小小的物件,大到双人床、大衣柜、冰箱、彩电、空调,小到桌椅、茶几等,供人居住使用的家具应有尽有,就是不见农具、肥料。

原来,这家农场经营者打着农场的旗号,实际上却在出租销售居住用房。原本用来种菜的土地铺上水泥、码上木地板,通了水电气热,甚至修起了浴室、泳池、观赏鱼池,“种”出了一座小四合院。

房内的家具、生活用品被清空后,挖掘机上场挥舞起长臂。在400名拆违工作人员、10台拆除机械的共同作业下,违建“大棚房”很快化作一堆瓦砾。“‘大棚房’绝对属于违建,必须拆除。”永乐店镇土地监察科负责人介绍说,这家农场原本是小务村引进的一家大型生态农场,占地面积500亩,拥有133栋大棚。起初,农场经营生态种植与采摘,效益不错。可随着“大棚房”悄悄兴起,经营者也动起了歪脑筋。其中85栋共5万余平方米的大棚,在半透明棚膜“掩护”下,内部悄然改“种”房子,并以长期出租的名义,包给来自城里的住户。

借助“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法子,尝到了“大棚房”带来的甜头,农场经营者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大棚房”越修越豪华,配套操作间和大棚内空间不够用了,又在大棚外侧接盖出一溜平房,房间和大棚内部打通,单间平房升级成了四合院。此次执法行动中,该农场内所有违建均被拆除。

顶风作案,“大棚房”叫卖忙

当政府部门要求各区坚决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大棚房”,建议各区在8月15日前拆除整改到位时,却仍有“大棚房”在顶风叫卖。位于昌平区昌金路与南辛区路交接处的“大棚房”,正以“阳光生态庄园”、“农庄”或“别墅”、“农家院”等多个名字,在赶集网、百姓网等网站销售。

一名与记者接触的中介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向记者介绍“阳光生态庄园”的销售信息:根据面积大小,以及所在园区位置,比如是否靠近绿化场地、餐厅等,价格分为13.8万元、15.8万元、17.8万元、19.8万元等。

昨天,当记者在阳光生态庄园外见到该名中介时,他介绍说:“所谓庄园,就是一个个小院,总面积400平方米,其中房子20平方米,连着一个180平方米的大棚,还有个200平方米的院子。”他描述,大棚可一年四季种植各类蔬菜,一旦租了房子,业主基本可自由设计小院。一个“自由设计”,让人遐想无限。

关于房子的购买协议与装修,中介表示,购买者与园区签订的是租房协议,租期30年,“装修可以让公司装,公司装修费用是3万元,也可以自己设计,按照自己的喜好装修。”

记者提出看房时,却被该中介拦下,坚称园区内正在施工建设。他指着一人多高的围墙说:“里面就是,进不去,一周时间就建好了,到时再让你们看,现在只能看到外面的围墙,里面啥也看不到,连我也进不去。”当记者提到现在拆除“大棚房”风头正紧时,该中介含糊其辞地表示,他们的“大棚房”是符合标准的,而且会和购买者签订协议,协议里有具体条款标明如何解决,但是也得等一周后才能看到,如果居住过程中遇到检查,可以先离开避一避。

你来我藏,业主躲猫猫

“大棚房”中介顶风叫卖,住在“大棚房”中的业主也在“物业”的帮助、指导下,各出奇招儿,应对检查。

8月11日,记者根据销售人员指引的地点,来到位于昌平区崔村镇南庄营村的“大棚农家院”。园区内,一排排大棚由东向西从A到L分区排列。一栋约180平方米的大棚、一个约20平方米的配房和大棚前约200平方米的空地,加上一个带锁的铁栅栏门,组成一个独立的小院,整个园区共有537套小院,还有餐厅、垂钓园等配套设施。

正值中午,F区一个小院里,飘出阵阵饭香。走进大棚,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不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还铺着木地板,装着沐浴器,俨然一处带花园的三居室。住在这里的老两口既能上网、看电视,还能享受种菜的田园生活。租户告诉记者,一年前,他们从原租户手中以16万元的价格租下了这个占地400平方米的小院,租期28年。大棚里水、电、网全通,至于租下大棚之后种什么、做什么用途并不加以限制,可以种花种菜,也可以铺上地砖扩大居住面积。

“你们来得不是时候,听说这两天政府要来检查,家里该拆的都拆了。”租户说。一周前,崔村镇政府在每栋大棚前张贴了整治通知。然而,租户应对检查却自有一套。“客厅”地砖围成一个“口”字形,原先铺设的木地板已被掀起。“按照物业要求这样拆的,只要硬化面积不超标就行。”

在一个名为“春耕秋实”的微信群里,既有租户,也有物业人员,讨论着如何应对检查。“大门口的硬化要拆,田字格拆成‘口’。”“小屋和大棚锁上,大门建议这几天不要锁。”短短20分钟,就有4辆搬家货车驶出园区。“配合检查,别留下任何痕迹。”一位租户说,她在这里已住了4年,2014年就赶上过第一次检查,应付起来颇有经验,“检查完肯定能回来,大棚里别有生活设施,这阵风过去还有缓儿。”

多次整顿,屡禁不止

所谓“大棚房”,是指本来用于发展农业、在耕地上建设的农业设施,被非法转卖、以租代售,违法增加居住功能。京郊“大棚房”租期一般为20年到30年,每套价格从15万元到50万元不等。

本市自2006年以来,对违法“大棚房”进行了多次整顿,但一直屡禁不止。与普通违建不同,“大棚房”是以建造正规农业大棚为掩护建设的违建项目。由于大棚表面有一层覆膜,在覆膜里硬化耕地、盖出违建,能躲避卫星拍摄,不易被及时发现。除了非法租售可获得不菲的收益外,建设大棚本身还能获得一笔补贴,因而不断有人铤而走险。如果农民自己种菜,每栋大棚年收入万元左右,相比之下,“大棚房”的销售收入要诱人得多,一栋“大棚房”售价抵得上辛苦劳作20年,而且还是一次付清,不需后续管理,来钱快、省心。

为防止“大棚房”反弹,本市将建立四级长效监管机制,特别是针对违法“大棚房”所在地的所有者和承包者,将让其签订相关责任书。同时,各区还将定期更新大棚项目台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原标题:大棚里“种”房子为何屡禁不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