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朝阳区疏解、升级、外迁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82家,朝阳区与津冀地区签订一系列战略合作框架,各方将通过合作建设中国供热绿色产业园、十里河书画院等项目,实现科技、产业、文化、公共服务等多种资源协作。同时,朝阳区还将推动“高精尖”企业生产环节外迁津冀。
在日前举办的区域协同发展座谈交流会上,记者了解到上述消息。
推动科技公共服务等资源三地协作
这次区域协同发展座谈交流会的参加方,包括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天津市东丽区、河北省保定市、承德市等地区,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等对口支援及对口协作地区等。
会上,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区近日与保定、承德以及相关区域签订一系列京津冀协同战略合作框架,各方将通过合作建设中国供热绿色产业园、家和家美集团承德产业园、十里河书画院等项目,实现朝阳区与周边区域的优势互补,推动科技、产业、文化、公共服务等多种资源的协作。
“我们按照 疏堵结合、区域协同 思路,主动对接了天津、河北等周边区域,将疏解融入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局,为区内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20家企业制造环节转移至津冀
这位负责人介绍,朝阳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疏解路径,积极与河北省保定、承德、唐山、天津滨海新区、西青区等地区对接,引导区域内总部型企业在津冀地区投资布局,引导现有和拟引进的“高精尖”企业将生产、后台服务等环节逐步外迁,推动区域间产业互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载体,协同打造跨区域优势产业链,实现互促共赢。
截至8月底,朝阳区疏解、升级、外迁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82家,实现近20家有代表性企业将制造环节转移至津冀地区;合作建设电子城·天津西青科技产业园、IGEA唐山(丰润)绿色制造产业园,并与承德市大数据产业园区对接,鼓励企业将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呼叫中心等环节向外转移,实现了与津冀两地产业协作的深入开展。(原标题:北京市朝阳区疏解升级外迁商品交易市场达8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