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资金维持紧平衡,信用债市场继续回暖,债券型基金机会出现;A股市场周期性行业调整,股基表现优于市场整体;美股超预期,港股持续震荡。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各类基金表现又将如何?小编华华为您带来华泰证券金融产品部本周产品研究周报,供您参考。
1、固定收益及货币:债市机会初现
基础资产市场:本周资金利率有所回升,隔夜和7天较上周平均分别上行6.19bp和22.73bp。央行本周净投放2600亿,其中周五净投放量达2000亿。资金面继续维持紧平衡状态。
多项经济指标公布,工业增加值、基建投资及消费增速数据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中债总净价指数下跌0.02%;国债指数下跌0.10%、金融债指数上涨0.05%、企业债指数下跌0.12%,转债指数受股市影响重挫2.11%。10年期国债收于3.5982%,较上周下降0.23bp。
信用债市场继续回暖,各期限品种收益率均出现下行,其中3年期各评级平均下降10bp以上。伴随各经济指标回落,后续仍有一定机会。
产品表现:债券型基金净值平均上涨0.06%,其中纯债基金平均上涨0.12%,一级债基下跌0.04%,二级债基下跌0.04%。
2、国内权益:周期性行业调整,股基整体再创新高
万得全A指数本周冲高回落,全周录得0.38%涨幅。行业方面,因数据较好房地产表现最为抢眼,周期性行业尤其是采掘、黑色金属大幅下跌。8月经济数据不及市场预期,是周期性行业大幅调整的直接导火索。固定资产投资7.8%,低于预期的8.1%;消费10.1%,低于预期的10.4%;工业增长6.0%,低于预期的6.5%。
产品表现:基金表现好于市场整体:Wind普通股基指数上涨0.53%,Wind偏股混基指数上涨0.47%。
3、大宗商品:工业品暴跌,美元反弹同样利空
基础资产市场:南华商品指数继续第二周下跌,虽有农产品指数上涨0.59%,但金属和能化分别大幅下跌2.8%和3.4%。从技术面上看,前期牛市行情已经宣告结束,结合8月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后市大幅震荡不可避免。国际黄金价格因美元反弹而下跌,由于人民币汇率也有明显的下跌,导致国内金价小幅微跌。
4、QDII:美股继续狂欢,港股审时度势弹
基础资产市场: 标普500上涨1.58%,突破重要心理关口2500点。尽管越来越多的大佬提示风险,比如橡树资本的霍华德马克斯撰写的、最近广为流传的备忘录,但美股的表现一次次超出市场预期。港股整体还是震荡整理行情,本周恒生指数上涨0.50%,尚未看到进一步拉升的迹象。
产品表现:截至本周四(9月14日),QDII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QDII股票指数型基金指数相对一周前分别上涨2.0%和1.1%,今年以来分别上涨19.9%和12.9%。
9月11日-9月15日共成立9只公募基金产品,其中包括2只股票型基金(3.03亿)、3只混合型基金(20.57亿)、2只债基(32.33亿)、1只货基(52.00亿)以及1只QDII基金(2.07亿),合计募集110.00亿份,较上周有所提升。本周募集规模最大的民生加银家盈季度(52.00亿)是一只货币市场型基金。目前无本周开启募集或等待发行的基金。
1、瑞银资管首只私募基金将于年内发行
年初以来,已有四家外资机构在华通过私募管理人登记备案。为了解相关业务进展,证券时报记者近日对获批机构之一的瑞银资产管理进行了采访。
“我们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发行我们的第一只私募基金。目前筹划中的产品包含境内中国股票、债券,以及多资产。我们在境外投资能力已经有优异的成绩,我们也有相当的信心可以将这样的投资能力提供给国内的客户。”瑞银资产管理中国区战略与业务发展主管董日成表示。
董日成称,瑞银资产管理的目标是在中国成为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为中国及国际投资者服务,并成为中国客户投资海外的坚实合作伙伴。“我们的策略包括建立不同的平台以及发展完整的产品线、提供合适的产品给客户。我们计划吸引国内一流的人才,积极招募基金经理,法务、合规、运营、业务与市场营销人才来协助中国业务推动。”
另据介绍,该公司将与瑞银证券和第三方销售渠道紧密合作,来满足高净值客户的投资需求。跨国公司的在华子公司以及保险公司都是其目标客户。(证券时报)
点评: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较海外发达市场有所不及,也因此存在更多的投资机会。对于海外机构而言,中国市场一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随着市场逐渐开放,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管理人加速进入中国。尽管海外市场经验是否能够在新环境中继续适用有待观察,但这些机构相对先进的管理体制和风控合规流程会在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中体现出作用。
2、险资、QFII月内调研139家公司 中小创受访次数占比超八成
随着股市的回暖,机构调研上市公司的热情不断升温,而与前几个月扎堆调研蓝筹股、白马股不同的是,机构近期对中小创股的喜爱度明显增强。《证券日报》记者根据统计发现,9月1日至9月8日,保险公司、QFII等机构调研了139家上市公司,调研次数达1142次,其中,调研中小创板的次数达936次,占比81.96%。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机构调研的次数超过100次的行业包括电子行业、机械设备和食品饮料,调研次数分别达232次、168次和104次。另外,机构也对计算机、公用事业、化工、等行业青睐有加。
其中,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它的举动一直备受市场的关注。《证券日报》记者根据统计发现,9月1日至9月8日,保险公司共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调研次数达44次,调研中小创股的次数占比75%。
另外,QFII作为海外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它的举动同样备受市场的关注。《证券日报》记者根据统计发现,QFII9月份以来对中小创股的兴趣十分浓厚。9月1日至9月8日,QFII共调研了20家上市公司,调研次数达28次,调研中小创股的次数占比82.14%。(证券日报)
点评:由于收益风险方面的要求与限制,保险机构以及QFII在权益投资上一般较为谨慎,看重安全性。不少海外机构对于投资标的在估值等方面安全边际的要求极高。因此这类机构的动向对于判断市场后续风格的走向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近1年多时间里中小创经历大幅调整,其中部分标的估值已回落到较为合理的位置,受到QFII机构的关注并不令人意外。伴随经济环境与市场风格变化,相关产品有望出现一定机会,值得适当关注。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金融产品部产品研究团队
本公众号旨在沟通信息,交流分享经验。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230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