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 保险 / 汽车 房产 / P2P > 评论 | 严查首付贷能否让“房地产炒作减下来”?

评论 | 严查首付贷能否让“房地产炒作减下来”?

2017-09-19 17:37  来源:和讯房产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和讯房产

  上周末,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9月15 日表态,对房地产炒作必须减下来。

  事实上,在央行相关人士表态前,对房地产领域的监管已经在从各个方面收紧“口袋”。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表态,对房地产炒作必须减下来。

  在刘国强眼中,房地产炒作资金属于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方面的资金。只有把对房地产炒作减下来,才能腾出资源服务于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实体经济,才能培育出新的结构、新的动力。

  事实上,在央行相关人士表态前,对房地产领域的监管已经在从各个方面收紧“口袋”。比如,前不久北京(楼盘)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自查,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房贷额度开始受限,购房贷款或借道短期消费贷款完成,导致居民短贷高增长。”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和讯房产表示,对“消费贷”、“经营贷”、“房抵贷”等进行严格监控,主要是基于之前对贷后用途监控不严格,比如,政策上明确消费贷不能进入房地产,但因贷后监管不严,造成很多资金“曲线”进入房地产领域。

  “现在主要是针对‘消费贷’、‘经营贷’等的资金用途进行严查,而具体的消费贷款政策上并没有变化。”上述人士说。

  不过,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并不是监管部门第一次严查首付贷。

  2016年3月开始,深圳(楼盘)等城市提出严厉打击首付贷,控制高杠杆的投机行为。当时首付贷主要从网贷平台、房产中介等民间金融渠道流入。到2016年下半年,对首付贷的监管再次上升至中央层面,央行等七部门出台新规,禁止房产中介提供首付贷。

  结果,仅仅半年之后,“首付贷”变种后卷土重来。这一次,首付贷从银行撕开了口子。而这个口子明显比去年的口子更大更危险。Wind数据显示,前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众所周知,在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过程中,消费贷已成为一个重要渠道。

  几乎翻番的消费贷意味着,变种“首付贷”的应用愈演愈烈,银行监管的难度越来越大。

  按照银行的规定,大部分消费贷都是委托支付,只有在见到合同之后,银行才直接转账给商家,用于装修的就直接打给装修公司,用于个人经营的贷款也必须是打给有业务关联的企业。

  但事实是,用户可以通过伪造合同来套现,甚至有的消费贷款在审批后可以直接打到用户的银行账户。如果消费贷直接打到个人账户,A银行申请的消费贷只需要把资金从A银行取现,再存到B银行去作首付贷,不在同一家银行操作就可以将钱转做购房用。

  如果只在首付贷或变种首付贷上做文章,或许能管住金融机构,却很难阻止首付分期。比如有的开发商约定,首付款可以分期,购房人先付首付款的一部分,余款在半年内凑齐即可,实质是开发商帮助购房者凑首付。

  首付贷被剿杀后,买房筹款还有没有空子可钻? 首付贷得以大行其道的根源之一是资产荒。所谓“资产荒”,并不说没有资产可投,只是高收益的资产缺乏,或者说是缺少合适的资产交易渠道、合适的投资品,资金无处可去。

  在此背景下,资金寻求突围、追逐资产,任何可能成为资产的领域都很容易形成规模。而在当前的环境之下,房产所能带来的安全边际要远远大于其他投资方式,如曾经熔断的股市、近日崩盘的比特币等。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监管的目的,就不再是简单的“抓坏人”的逻辑,而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从这个角度出发,“严控”与“疏导”就变得同样重要,遏制大风险,留出小缺口;不仅防范金融风险,更要从房地产市场的根源上解决问题。

  或许,只有解决了房地产市场上的利益驱动,才有可能补齐金融市场的各类漏洞。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