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之前已经谈过多次,但是写进了十九大,还是很有信号意义。倘若在今天的大会上,不提这个概念,想象一下得是多大的震动。
它的信号意义在于:
1、它确定了“房住不炒”将是未来一个长期的住房制度安排,而不是阶段性的,这是中国房地产自1998年房改以来的最大的制度变化。
房住不炒写入十九大,显然说明这将是中国房地产未来至少五年甚至更长期的制度目标,这个目标和1998年之后房改确立的制度安排相比,是改变最大的一次。
我们知道,1998年房改之后,房地产事实上被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承担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任,这个定位主导了持续至今接近20年的房地产大牛市。每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国家就会选择刺激房地产,以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因为房地产投资每年都会占到固投20%以上的比重)。而每到房地产市场狂热的时候,国家也会出台政策,压制房地产,但他的目标,仅仅限于降温。
而房住不炒,背后的深层逻辑变了,变成了:不再单纯依靠,或者要逐步降低国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
这个是有大环境的变化的。将房地产定位为支柱的时代,是中国经济处于“投资驱动型增长”的阶段,而这两年形势变成了“新常态”,会上多次提及“创新”,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释放的信号很明显:中国经济要从之前的“投资驱动型增长”走向“创新驱动型增长”。
这个经济大势的转变,是“房住不炒”之所以可以写入十九大的大背景和深逻辑,也是我们把握未来房地产投资买卖的大方向,这是制度的深刻变局。
2、“房住不炒”将是正在制定中的“长效机制”的中心思想。
怎么去落实“房住不炒”这个目标呢?这个载体就是最近统计局公开表态的“适时推出”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