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硬菜”上桌房地产市场会遭遇“雪崩”吗?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监管态势出现松动迹象。其中,兰州、南京、合肥等地楼市调控政策均不同程度出现松动,其中兰州表示在部分地区取消限购,这也成为此轮调控以来首个限购松绑的城市。不过兰州地处西部地区,应该说刚性需求和投资需求相对于东中部地区并不强烈。所以,仅通过这一个城市取消限购,还不足以说明全国成体的楼市严调控形势有所趋缓。
2018年以来,传闻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松动之声不绝于耳,例如,兰州市松绑限购、延长限售;合肥市取消限价;某些城市为符合人才引进标准的非户籍人士取消限购,并给予贷款支持、发放购房补贴,等等。有人认为,这是相关城市因城施策、分类调控具体化举措,但也有人担心会不会有更多的城市效仿,甚至调整的力度更大,引来楼市调控政策放松或转向。因为本轮“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持续至今,始终强调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因城因地施策。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会议都释放出坚持“房住不炒”的明确信号,强调要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中央释放的强烈信号,下一步推进因城施策、分类调控中,如何满足购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同时还要对投机冲动进行有效抑制,这样才能坚守住“住房不炒”的定位,从这一点看,要完成这个目标还真不容易。
市场分析认为,着眼近期,各地因城施策、分类调控也必须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审慎评估当下各项调控措施的效应,以及调整之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些地区为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为进一步去库存,适当松绑限购措施,但不宜不加区别地一放到底、一放了之,如对非户籍居民还应考虑套数或社保纳税情况,同时应强化二套及以上房贷的限贷措施,延长购房后再上市时限,将其从两年三年延至5年或更长,以防炒房带来需求虚增,引发房价反弹。
既然要行政租购并举的制度,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不仅要减少政策干预的力度,同时对于商品房供应的压力也应该进行有效应对。不过,着眼长远,各地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共有产权和租赁市场发展,形成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对此,国土资源部发生表示,我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在业内专家看来,以上制度的推行,对城市租赁市场影响最大,对于商品房住宅市场来说,能起到缓解供需的作用。
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是否意味着新的市场模式出现了呢?对此有研究者提醒,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需要注意的是住房与商品房是有区别的。目前看,政策更多的提及的是租赁住房试点,集体土地用作租赁用地是试点方向。国土部鼓励集体用地建设租赁房,有利于提高用地指标紧张的城市加快租赁房源供应的可能性,13个城市基本都属于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国有土地相对紧张,而部分区域存在的城中村等集体土地,如果部分进入租赁市场有利于房源供应,也有利于城中村改造。
政府将不再是唯一居住用地供应者,这个信号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呢?这是否意味着楼市将遭遇一场“雪崩”呢?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表示,各地在改革试点中要认真开展农户资格权的法理研究,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重点结合发展乡村旅游、返乡人员创新创业等先行先试,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办法。
综合看来,当前的调控政策松绑与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政府不再垄断居住供地”这两者之间,目前还看不出有任何关联性。但有一点可以可能,要建立长效机制,就势必要扩容商品房的供给,尤其是对热点城市商品房供给数量的增大,而制约供给最大的银因子当然是土地供应。如果土地供应能探索出市场化的路径,那么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大趋势当然会形成。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