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 保险 / 汽车 房产 / P2P > 杨国强的碧桂园之谜!

杨国强的碧桂园之谜!

2018-01-19 16:29  来源: 云地产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 云地产

  财经365讯(编辑 钱多多)盛世明君唐太宗有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碧桂园之谜

  以过去一年跌宕起伏而又波澜壮阔的地产界为鉴,可知不少兴替,亦有数个未解之谜:几近苛刻的严厉调控下,为什么会出现“楼市盛宴”?与姚振华“大动干戈”的王石,为什么要离开一手缔造的“万科帝国”?霸气十足,一直买买买的王健林,为什么突然上演“壮士断腕”的悲情剧?曾经被称为三四线城市“劳斯莱斯”的碧桂园,为什么异军突起,以“黑马”的姿态,一举超越万科、恒大,夺得宇宙第一房企的桂冠?

  今天,带着敬畏之心,云地产先来“扒一扒”迅速崛起的碧桂园之谜。

  要扒一家“网红”企业的秘密,必先带着好奇之心,揭开这家企业灵魂人物的秘密。

  不可否认,碧桂园灵魂人物杨国强,在大国商业界是一个奇特的存在。

  他没有王石的高傲,没有王健林的霸气,更没有宋卫平的“矫情”,他给外界的最大的印象就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农民:皮肤黝黑,身材偏瘦,身着“不合时宜”的西服,有时会脚踏一双白色的皮鞋,看上去有些卓别林式的滑稽。

  一副“抠脚大叔”般的装束,与其身价格格不入,更与他那“发光”的内心有着云泥之别。

  那么,这位被朋友称作强哥,晚辈呼着刘叔,员工喊他杨主席,外界视为“农民”的杨boss,在过去几年里,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神秘变化?

  1、内心深处的“见道”骤变,往往发生在一刹那。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悠然见到了“南山”之道;六祖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刹那“立地成佛”;冉阿让得到大教主的宽恕和施舍后,立马“醍醐灌顶”;印象中,杨国强也有数次“开窍”的“闪电之变”。

  第一次“开窍”,就是学手艺。家庭赤贫的杨国强,18岁之前没穿过鞋子,因家庭成分太高,无法继续上学,就跟着大哥学瓦匠。不过,他干活注重细节,常常一丝不苟,哪里的墙面抹不平,即使不睡觉,也要继续再抹。

  “这是我见过的抹的最平的墙面。”1984年的一天,正在梯子上干活的杨国强,听到包工头这句有份量的话之后,一高兴,就从梯子上摔了下来,磕得满嘴是血。

  这一磕,杨国强更加努力。于是得到了包工头的赏识,两年之后,就坐上了包工头的位置,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数年后,也就是1992年,因为承包的工程,开发商无力付工程款,就将这个楼盘抵给了杨国强。拿到房子后,杨国强想起了“有困难,找组织”这句话,他通过七拐八拐的关系找到了新华社的小王(王志刚),小王就给他支招,让他在这里搞一所北京景山学校的分校,房子就能卖出去,因为这个学校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于是,身为包工头的杨国强开窍了,又通过七拐八拐的关系,找到了景山学校的校长,于是事情成了,房子也卖出去了。

  这一开窍,杨国强就从包工头变身“开发商”,并造就了“郊区大盘模式”,快速在华南区域复制,并于2007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上市后,碧桂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去家族化、缺乏人才、负债偏高等一系列问题。

  于是,酷爱读书的他,无意间看到了写沃尔玛的书,此后,杨国强就开始研究沃尔玛及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

  其实,沃尔顿与杨国强有着类似的经历:家庭贫困,从最苦最累的活干起,都勤俭节约及低调务实。

  随后,受沃尔玛模式的启发,碧桂园走的是“让利给消费者”的路线,盖老百姓买的起的房子。

  最重要的是,杨国强从擅长创新的沃尔顿那里学到了令竞争对手“最致命”的一招:那就是洞察人性,并穿透人性,进行公司制度建构和产品设计。

  这一闪电之变,成就了今天的碧桂园。

  2、但在风云变幻的商界,没有一种模式可以包打天下,也没有一招可以一劳永逸。

  所以成功的老板,都在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杨国强亦如此,他曾向香港的地产大佬学习,更向国内的优秀企业家学习。而且一直秉持着努力扩充知识,改变自己的习惯。

  据杨国强自己说,他每天蹲厕所都在看书,每天的阅读量与任志强有的一拼。为了节省时间,每天睡觉前,都将裤子和鞋子放在一起。有时候,半夜三更还在写管理心得并发给碧桂园的高管分享。原因只有一个,杨国强有着极强的危机意识,整天觉得碧桂园会倒闭。

  为此,他不耻下问。5年前的一天,杨国强请教马明哲,问其掌管万亿平安有何秘方时,马说用人,用优秀的人。

  简短的对话,成为碧桂园崛起的楔子。那一年,碧桂园销售额不足500亿,而万科的销售额几乎是其3倍。

  对话结束后,“开窍”的杨国强启动了碧桂园历史上最大的“淘人”计划:斥资数十亿,聚天下英才。

  据碧桂园总裁莫斌透露,“碧桂园目前搭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起,我们从全球大量引进跨行业高素质人才,把588位博士纳入完整的培养计划,他们正在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找来这么多“高大上”的人才,如何管理?杨国强也是从人性的角度,在制度上进行了顶层设计。

  第一是放权。这一点,身为总裁的莫斌有着最深刻的感受,他说“我第一天来碧桂园,杨主席就把财权、人权,甚至助理秘书都给了我。”

  在制度设计上,碧桂园从原来的“总部高度集权直管模式”变为“总部到区域到项目”的三级管控模式。当然,为了更能适应市场变化,这个管控模式也在不断进化。

  云地产了解到,从去年底开始,碧桂园每个地级市都配一名执行总裁,用于聚焦和深耕市场。杨国强认为,总裁和每个区域总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更利于执行。如此一来,碧桂园的三级管控变成了四级。

  第二是激励。2014年,杨国强又给管理层发了个大红包。这年,碧桂园启动了“跟投制度”,就是所获的新项目中,总部关键员工和区域关键员工都要跟投,非关键员工可自愿选择,也就是“同心共享”。

  这个变化,被成为碧桂园的“十月革命”,由此,关键员工和公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仅是老板和伙伴的关系,同时也是大老板和小老板的关系。

  对此,杨国强给出的解释是:“我们必须了解人性,人性是自私的,这是关键点,我们选择管理方法时,就要直穿人性的弱点,不能搞平均主义,这就是‘双享机制’的出发点。”

  被激励的员工,像打了鸡血一样,热血沸腾地撸起袖子干。于是,2015年,2016年碧桂园的业绩翻番,并于2017年以5500多亿夺得行业老大的桂冠,并迅速成为行业里一颗璀璨的明星,全行业不再追星万科、中海、龙湖的做法,而是把“风口”转向了碧桂园。

  3、尽管碧桂园一跃成为行业内最大的“黑马”,但此时,危机意识强烈的杨国强,并未像他人得了冠军一样,兴奋不已,反而他和平时一样,并冒出一句让人肃然起敬的话:“很多人看到自己的成就,洋洋自得,感觉了不起。我读过很多历史书,你数数,有历史记录以来,你记得哪个当官的?哪个有钱的?一个人做这么点事情,放在漫长历史长河里,只是很短的一个碎片而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什么了不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62岁的杨国强依然勤勤恳恳地穿梭在碧桂园的各大项目之间,犹如当年的沃尔顿成为零售老大之后,仍然穿梭在沃尔玛的一些门店一样。

  归根结底,在杨国强的行事哲学里,永远怀着羞愧之心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得更好?”

  以此为出发点,杨国强仍然在寻找新的机会。

  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爆发式增长之后,如何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

  显然,杨国强对此有着很清晰的认识,他称,要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嗅觉,也要对现有制度和机制,随着市场的变化做出调整,比如不断完善“放权”及“激励”机制。

  在各项制度保持着活力的前提下,才能让整个公司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动力。当然保持增长,就要不断加大土地投入。

  因为有规模才有江湖地位,有江湖地位才有话语权。其实,过去几年,随着销售额的快速增长,碧桂园也在不断增加土地投入,2017年,其拿地规模在行业内也属第一。

  为了保持一定的拿地速度,杨国强不但将拿地权下放,更有创新意义的是,有些区域,公司内部也实行了“竞争”制度,就是同一区域,成立两个甚至更多的公司,相互之间竞争拿地,也被媒体解读为“全民拿地”。

  此外,杨国强还于去年底宣布,要在城市长租公寓领域大干一番:3年内建设100万套长租公寓,其中40万自主开发,60万靠创新模式拓展。

  诸如此类,都是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的砝码。

  其次,还有一个问题是,快速增长往往与房屋质量是反比关系。而杨国强为了保持速度与质量成正比关系,早在2015年就启动了“SSGF工业化建造体系”,并不断完善升级。

  杨国强表示:“碧桂园的发展,高质量排在第一位。”莫斌也说:“碧桂园不一定要追求第一或规模最大,而是追求有质量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碧桂园已在46个区域108个项目推行这一建造标准,预计未来几年内,碧桂园大部分项目都会推行这一施工标准。

  显然,在慷慨解囊喜欢做慈善的杨国强眼里,碧桂园的理想不仅仅是造房子,还希望因碧桂园的存在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或许挂在杨国强办公室里的《我梦想中的碧桂园》能够解释未来的碧桂园:……这里是为全世界建造又好又便宜的房子的公司,这里是被社会高度认可及赞誉的公司,这里是为人类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的公司……

  在亚当•斯密看来,成大功业者,逐利之心和济世情怀缺一不可,甚至相辅相成。而当你面临宏大目标或非常规关口(大福大贵或大灾大难)之时,往往后者才是真正的支撑。

  这就是杨国强的秘密:在他的血液里,永远流淌着浪漫情怀和脚踏实地主义。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所言: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也是碧桂园的秘密所在。想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