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 保险 汽车 / 房产 / P2P > 规范醉驾量刑”应谨慎推行

规范醉驾量刑”应谨慎推行

2017-05-19 16:25  来源:澎湃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澎湃

 近日,最高法印发《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明确“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准确定罪量刑。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尽管这只是针对“量刑规范改革试点”的“要求”,范围仅限于全国第二批试点法院,而《指导意见》也并非具有“准立法”功能的“司法解释”,但这段不长的表述,仍多被外界解读为,“醉驾一律入刑”有望松动。

  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很大程度上由于,这个“意见”构成了对《刑法修正案(八)》相关条款的实质性“冲击”。在2011年5月1日的刑法修订中,“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追究刑责,但与“追逐竞驶”不同的是,法律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简而言之,只要“醉驾”就要“入刑”。 至于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固然是审判中的酌定情节,却不是“免罪”“免罚”的理由。

  这种颇具“刚性”的立法表述,乃为应对日趋严重的醉驾现象“而生”。客观来说,也正是得益于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严厉不阿,“醉驾入刑”提高了违法成本,全国范围内的醉驾现象得到了有力遏制。按照公安部交管局统计,醉驾入刑1年后,查处的酒驾、醉驾数量大幅下降,全国平均降幅超过4成。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同期更下降了50%、70%以上,震慑和教育效果明显。

  审视“指导意见”,虽与刑法第13条“但书”精神一脉相承,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但对于何为“情节显著轻微”,何为“危害不大”,并没有明确的“标尺”。由此,令人忧心的是,法官“自由裁量空间”的“内部”扩大,既可能让“醉驾挪动车位”等行为“罪责刑相一致”,更可能为选择性执法、借机“脱罪”洞开方便之门,带来“开倒车”之虞。

  “法律是灰色的,而司法之树常青”,但司法者毕竟不是立法者。“规范醉驾量刑”,应依法试点、谨慎推进,在立法、司法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最佳支点。


标签醉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