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的《战狼2》燃爆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怀。影片中,让人振奋的不仅是我们的军事实力,还有美名远扬、畅销海外的民族品牌。伴随着品牌建设升级,“工匠精神”的传承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造”正在成长为让人引以为傲的世界名片。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代表,近年来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依靠创新驱动,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还在砥砺奋进中打造了相对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之下,许多中国车企有计划地迈出了“走出去”步伐,吹响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通过产品、技术输出,在当地建厂、建立研发中心等,在新兴市场“安营扎寨”的同时,也在为进军欧美市场探路。目前国内汽车企业每年出口量在70万辆左右。2017年上半年,汽车整车累计出口45万辆,同比增长29.8%。
尽管如此,中国品牌车企海外发展中仍然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高。在内部协同上,存在单打独斗和局部市场恶性竞争的情况,无法集中体现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整体竞争优势。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企业意识到,要想加速海外扩张,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就必须提高国际地位,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技术,企业的“软实力”对于打造国际化品牌也同样重要,其中,企业的传播能力为重中之重。
“民族品牌要走向世界,不仅要造出全球最好的产品,还需要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中国制造已经比以往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很多产品已经全球领先,但在消费者心目中,中国制造还戴着一顶‘低质低价’的帽子,这说明我们对民族品牌的传播还远远不够。”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对传播的力量有着深刻的认知。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企业海外网络传播力报告(2016)》,大部分中国车企在海外新闻中曝光率偏低,社交平台信息更新速度慢、粉丝量少,甚至在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没有官方认证的账号,知名度和曝光率都明显不足。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车企要提升世界知名度、塑造品牌力,必须要提升传播力。
为了解决传播不足的痛点,助力中国优秀民族品牌进一步发力海外市场,加快品牌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我国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全社会关心民族品牌、爱护民族品牌、创造优秀民族品牌良好氛围,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应运而生,依托新华社媒体集群的传播力和经济智库的强大实力,为民族企业走向世界铺路架桥。
这给在国际舞台上积极谋求发展的东风汽车带来了重要的机遇。由此,东风汽车也成为“民族品牌传播工程”首批入选企业。
8月26日,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首批入选企业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图为新华社总经理室总经理张永平与东风汽车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卫东(左)签约。
东风汽车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卫东说:“东风汽车公司非常重视这次机会,一方面,将充分利用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宽广的全球视野与强大的媒体资源,提高‘东风’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借助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强大的智库力量,结合东风自身的海外战略,加速提升海外市场销量,提升‘东风’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东风汽车只是开始,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关注。据了解,恒大集团、碧桂园、茅台集团、五粮液、泸州老窖、格力电器、光大银行等14家知名企业已经加入这一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准的国家级强大平台。
民族品牌是国家名片,既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扩大民族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企业要苦修“内功”,锤炼打磨工匠精神,坚守诚信经营的灵魂。此外,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公众的参与、媒体的传播,把优秀企业的品牌、故事、文化挖掘出来、传播出去。(原标题:凝聚国家级强大传播力 实现汽车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