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车轮经济上的重要一环,整个王庆坨小镇自去年起便被搅入共享单车这个巨大漩涡。聚集在这个小镇上的单车企业们,经历过共享单车订单盛宴的风光热闹,也为共享单车的疯狂扩张被迫买单。共享单车订单已经让王庆坨警惕,但谁也不知道资本的风口过后,这个寒冷的冬季会有多长。
财经365讯,王庆坨,坐标天津武清西南,因汇集五六百家自行车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而被称为中国的“自行车第一镇”。
12月5日,《华夏时报》记者到达王庆坨镇进行实地调查,探求共享经济浪潮下传统单车生产链条的真实现状:紧闭的工厂大门、停止的流水线以及人车稀少的宽阔马路,无不在言说这个单车小镇眼下的凋敝。
如今沉寂的单车小镇
冬季的王庆坨小镇格外寒冷,但更加寒冷的是单车企业的生计。
“我们现在每天大概有2000辆左右的自行车产量。我们是5条流水线的架构,但是目前只开了两条。”杨瑞(应受访者要求,文内单车企业受访者均为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他是王庆坨当地一家单车企业的销售负责人。
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生产线没有全开,一方面是因为环保对供应体系冲击的较为严重,单车的许多零部件供应很不正常;另一个是因为单车市场目前很淡,没有那么多订单。
而许多更小规模的单车企业,流水线已经完全停止作业。王超是王庆坨一家小型单车企业的负责人,他的企业规模并不大,“共享单车的许多零件和内销的都不一样,北京区域全车安装好的话,我们每天大概能生产500辆。”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当天,他的工厂并未开工。
而另一家当地单车企业的负责人马森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之前楼下的一层厂房也被他的工厂租用,“但后来我做它们(指共享单车)胆小,挣一笔钱就跑了。”在现有的厂房中,他的单车流水线也有所减少。但目前剩下的流水线也并没有转动起来。
然而,就在2016年的那个冬季,王庆坨小镇曾经是另一番繁荣景象。所有单车产业链上的工厂流水线都马力全开,大批的卡车等在工厂门口,随时准备将刚下流水线的共享单车拉走投放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王庆坨的许多工厂在今年过完春节后都在给ofo做自行车的叉架。而曾经因为订单量大、零部件缺货,单车零部件的价格一路飙升。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共享单车配件中的单速飞轮,在2017年春节后价格急升到4.5元/个,涨价幅度接近90%。
这份热闹一直延续到了今年上半年。
有当地自行车企业的员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们企业生产的共享单车在今年5月份装车最多,整整1个月。然后老板就不再接单。“那时候都是几十箱货在工厂外等着,做出来产品就运走,流水线整天作业。”